[发明专利]溶解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90890.0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47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张宏举;胡华贵;关艳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1/00 | 分类号: | B01F1/00;B01F1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李丙林;余刚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解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工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溶解装置。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用于盐类物质溶解的溶解装置包括溶解池和热水供应装置,热水供应装置设置在溶解池的一端,用于向溶解池内供应热水,盐类物质原料(比如硫酸亚铁原料)由溶解池的第一端倒入溶解池中,盐类物质原料会溶解在热水中并顺着水流向溶解池的另一端流动从而流出溶解池。
发明人发现,利用上述溶解装置进行硫酸亚铁原料溶解时,溶解池内水温在40℃左右,造成了溶解池内硫酸亚铁大量板结。硫酸亚铁板结是由于溶解池面积大,溶解池内热源完全靠热水提供和补充,硫酸亚铁原料混合不均匀等原因造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溶解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溶解效果不好,易出现板结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溶解装置,包括:溶解池;热水供应装置,设置在溶解池第一端,用于向溶解池内供应热水;加热装置,设置在溶解池内。
进一步地,加热装置包括多个加热管。
进一步地,加热管与溶解池池底之间的距离在200mm至400mm之间。
进一步地,加热管呈中空状并且在加热管的侧壁上设有通孔,加热管的第一端为封闭端,加热管的第二端为开放端并且与第一蒸汽供应装置连通。
进一步地,多个加热管中相邻的两个加热管的通孔朝向不同。
进一步地,多个加热管中相邻的两个加热管中的一个加热管的通孔朝向上方和/或斜上方,另一个加热管的通孔朝向下方和/或斜下方。
进一步地,加热管的通孔的轴线方向与加热管的轴线方向之间形成锐角夹角。
进一步地,加热管的通孔自内向外朝向加热管的封闭端倾斜延伸。
进一步地,加热管的第二端和第一蒸汽供应装置之间还设有控制阀门。
进一步地,热水供应装置包括:分流管路,设置在溶解池的第一端;第二蒸汽供应装置和水供应装置,第二蒸汽供应装置和水供应装置均通过汽水混合器与分流管路连接。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溶解装置包括:溶解池、热水供应装置和加热装置。其中,热水供应装置设置在溶解池第一端,用于向溶解池内供应热水;加热装置设置在溶解池内。本发明的溶解装置在溶解池中增设了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以对溶解池内的热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对溶解池内的水温进行调节,使得溶解池内的水温稳定且均衡,进而有效地解决了溶解效果不好,易出现板结的问题。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溶解装置的实施例一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图1的溶解装置的A-A向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溶解装置的实施例二的加热管的横截面示意图;
图4示出了图3的溶解装置的加热管的纵剖面示意图;以及
图5示出了图3的溶解装置的加热管与固定装置配合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结合参见图1至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实施例一的溶解装置包括:溶解池10、热水供应装置和加热装置。其中,热水供应装置设置在溶解池10第一端,用于向溶解池10内供应热水;加热装置设置在溶解池10内。
实施例一的溶解装置在溶解池10中增设了加热装置,该加热装置可以对溶解池内的热水进行加热,这样,可以根据需要对溶解池10内的水温进行调节,使得溶解池内的水温稳定且均衡,进而有效地解决了溶解效果不好,易出现板结的问题。
如图1所示,溶解池包括卸料区和板结区,卸料区的体积为溶解池体积的1/3到1/2,板结区位于卸料区的下游,其体积为溶解槽体积的1/2到2/3,加热装置优选设置板结区。盐类物质原料溶解时,原料直接倾倒在溶解池的卸料区中,卸料区通入热水,热水从卸料区一侧流入,加热原料,使其部分溶解,从卸料区的远离进热水的另一侧流出进入板结区。在板结区设置加热装置,以控制溶解池的温度,以便于原料的溶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未经神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中国神华煤制油化工有限公司鄂尔多斯煤制油分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9089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