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矿用救生舱空气供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9728.7 | 申请日: | 2012-03-3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53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王进强;李玉贵;任淑燕;王武魁;闫为民;咸士玉;祝利涛;许佩霞;杨利杰;辛泳霖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E21F11/00 | 分类号: | E21F11/00 |
代理公司: | 太原高欣科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4109 | 代理人: | 崔雪花 |
地址: | 04601***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救生 空气 供给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矿用救生舱空气供给装置,属于矿用救生舱供给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矿用救生舱作为一种安全紧急救援设备,在灾难发生时可以为无法及时撤离矿井的矿工提供一个密闭的生存空间,为救援争取时间,但现有的供气系统舱内管路错踪复杂,操作较多,容易造成误操作,给避险人员带来一定的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使用安全可靠的矿用救生舱空气供给装置。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矿用救生舱空气供给装置,由舱体内矿井压风供气系统、舱内补氮系统和舱门气幕与喷淋系统组成,所述舱体由过渡舱和生存舱组成,所述过渡舱设置有舱门,所述矿井压风供气系统包括矿井压风进气口、矿井压风控制球阀、第一空气过滤器、第一减压阀、单向阀和舱内出气口,所述矿井压风进气口通过第一管路与舱内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矿井压风进气口处设置有矿井压风控制球阀,所述第一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空气过滤器、第一减压阀和单向阀;
所述舱内补氮系统包括高压钢瓶、瓶阀、减压器、第二空气过滤器和补氮控制球阀,所述高压钢瓶通过第二管路与舱内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上依次设置有瓶阀、减压器、第二空气过滤器和补氮控制球阀,所述第二空气过滤器和补氮控制球阀之间设置有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相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接点位于第一空气过滤器和第一减压阀之间,所述第三管路上设置有梭阀,所述梭阀通过第四管路与舱内气幕与喷淋系统相连接;
所述舱内气幕与喷淋系统包括:第二减压阀、喷淋控制球阀、喷淋装置、机控阀、二位二通阀和超级气刀,所述超级气刀安装在舱门内侧上方,所述喷淋装置安装在过渡舱内部上方,所述第四管路上设置有第二减压阀,所述第四管路有两路分支,一路分支通过机控阀和二位二通阀与超级气刀相连通,另一路分支通过喷淋控制球阀与喷淋装置相连通。
所述第一管路上设置有压力表,所述压力表位于第三管路与第一管路的连接点和第一减压阀之间。
所述舱内出气口处设置有消音器。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本发明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减少了舱内的管线铺设,使用安全可靠避免误操作。
2、本发明中舱内气幕与喷淋系统的供气方式有两种,矿压风供气系统和舱内补氮系统,通过梭阀控制能够优先使用矿压风供气系统供气,并且能在矿压风供气系统破坏时自动切换到舱内补氮系统供气,使用起来更加方便、可靠。
3、本发明中超级气刀通过舱门控制,舱门打开,超级气刀自动打开形成气幕,舱门关闭超级气刀自动关闭。
4、本发明中舱内出气口处设置有消音器,使舱内噪声低于70dB(A),符合煤矿井下紧急避险系统的建设要求。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原理图。
图中:1为舱体,2为矿井压风供气系统,3为舱内补氮系统,4为喷淋系统,5为过渡舱,6为生存舱,7为舱门,8为矿井压风进气口,9为矿井压风控制球阀,10为第一空气过器,11为第一减压阀,12为单向阀,13为舱内出气口,14为第一管路,15为高压钢瓶,16为瓶阀,17为减压器,18为第二空气过滤器,19为补氮控制球阀,20为第三管路,21为梭阀,22为第四管路,23为第二减压阀,24为喷淋控制球阀,25为喷淋装置,26为机控阀,27为二位二通阀,28为超级气刀,29为压力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矿用救生舱空气供给装置,由舱体1内矿井压风供气系统2、舱内补氮系统3和舱门气幕与喷淋系统4组成,所述舱体1由过渡舱5和生存舱6组成,所述过渡舱5设置有舱门7,所述矿井压风供气系统2包括矿井压风进气口8、矿井压风控制球阀9、第一空气过滤器10、第一减压阀11、单向阀12和舱内出气口13,所述矿井压风进气口8通过第一管路14与舱内出气口13相连通,所述矿井压风进气口8处设置有矿井压风控制球阀9,所述第一管路14上依次设置有第一空气过滤器10、第一减压阀11和单向阀1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未经长治清华机械厂;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972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旁路放风工艺流程
- 下一篇:一种车用灯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