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半脱离挡沙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81750.7 | 申请日: | 2012-03-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6210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10-23 |
发明(设计)人: | 邓旭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邓旭林 |
主分类号: | E02B8/02 | 分类号: | E02B8/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0082 上海市虹口***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脱离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利机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闸门防淤沙装置。
背景技术
闸门是用来关闭、开启或者局部开启水工建筑中过水孔口的活动机构。其主要作用是控制水位、调节流量。闸门是水工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安全与适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水工建筑物的安全,而闸门所需要的启闭力则为闸门性能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潜孔的平面闸门,在多泥沙的自然条件下,多采用上游面板上游封水的止水型式,这种型式的优势在于将泥沙挡在闸门孔口以外,泥沙不会进入闸门槽内掩埋闸门,但也有其不利因素:闸门不能利用水柱下门,闸门需要增加加重块来增加闸门结构的整体重量下门,同时,闸门启门时还要克服淤沙压力产生的摩阻力和淤沙与闸门之间的粘合力,这类闸门所需要的启闭力较大,需要较大容量的配套启闭设备,成本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脱离挡沙装置,该装置在常规闸门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套带止水的档沙结构、三轴连杆结构和两节连杆结构。闸门结构可采用下游止水,直接利用水柱下门,无需使用加重块。挡沙结构先于闸门结构起吊,闸门结构在去除淤沙压力产生的摩阻力和淤沙与闸门之间的粘合力后起吊,减少闸门所需启门力,最终达到减少启闭机容量的目的。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半脱离挡沙装置,包括连接轴1、三角形连接板、连接轴2、连接轴3、吊耳1、支承轨道、吊耳2滑道、支承滚轮、连杆铰1、连杆铰2、两节连杆、闸门结构、挡沙结构;所述三角形连接板通过连接轴1和连接轴3与启闭机吊头和挡沙结构的吊耳1铰接;所述连接轴2与三角形连接板铰接,可在闸门结构吊耳2滑道内回转和上下滑动;所述支承滚轮设置在闸门结构上,与挡沙结构的支承轨道相互配合,起支撑挡沙结构的作用;所述连杆铰1固定在闸门结构上,连杆铰2 固定在挡沙结构上,连杆铰1、连杆铰2和两节连杆铰接。
所述的挡沙结构还包括折叠面板、止水1,挡沙结构是一个空间框架结构,折叠面板在中间,呈Z字折线形,止水1设置在门形框架上。
所述的闸门结构上还设置有止水2,对称设置在闸门结构两侧。
所述的连接轴1、连接轴2、连接轴3和三角形连接板组成三轴连杆结构,对称设置在闸门结构两侧。
所述的连杆铰1、连杆铰2和两节连杆铰接,形成两节连杆结构,对称设置在闸门结构两侧。
所述的支承轨道与支承滚轮的接触轨迹由平直段和曲线段组成。
所述的支承滚轮共有若干个,对称设置在闸门结构两侧。
本发明半脱离挡沙装置可任意设置在防淤沙环境下的潜孔平面闸门上,包括新建闸门和已建闸门的改造。使用本装置闸门结构可采用上游面板下游止水型式,直接利用水柱下门,无需使用加重块;本装置通过启闭机吊头提升三轴连杆结构将挡沙结构先于闸门结构起吊,闸门结构在去除淤沙压力产生的摩阻力和淤沙与闸门之间的粘合力后起吊,减少闸门所需启门力,最终达到减少启闭机容量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半脱离挡沙装置装置实施例的结构主视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图4为图3的X部局部放大图;
图中:1连接轴1、2三角形连接板、3连接轴2 、4连接轴3、5吊耳1 、6折叠面板、7支承轨道、8吊耳2滑道、9支承滚轮、10连杆铰1、11连杆铰2、12两节连杆、13闸门结构、14止水1、15止水2、16挡沙结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表述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如图1、2、3所示,一种半脱离挡沙装置,包括连接轴1、三角形连接板、连接轴2、连接轴3、吊耳1、支承轨道、吊耳2滑道、支承滚轮、连杆铰1、连杆铰2、两节连杆、闸门结构、挡沙结构;所述三角形连接板通过连接轴1和连接轴3与启闭机吊头和挡沙结构的吊耳1铰接;所述连接轴2与三角形连接板铰接,可在闸门结构吊耳2滑道内回转和上下滑动;所述支承滚轮设置在闸门结构上,与挡沙结构的支承轨道相互配合,起支撑挡沙结构的作用;所述连杆铰1固定在闸门结构上,连杆铰2 固定在挡沙结构上,连杆铰1、连杆铰2和两节连杆铰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邓旭林,未经邓旭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817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笔记本备用电源自动切换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复合金属线材的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