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持式工具及其副手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74405.0 | 申请日: | 2012-03-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74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倪祖根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金莱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B25F5/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2103 | 代理人: | 范晴 |
地址: | 215101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持 工具 及其 手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持式工具及其副手柄。
背景技术
通常手持式工具有一个用于握持的副手柄,该副手柄的操作位置可根据操作者的需要在左、中、右三个位置进行握持,以满足舒适性操作的要求。
现有的副手柄开关结构一般比较复杂,如欧洲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EP0214455揭示了一种绿篱机,该绿篱机是一种手持式电动工具,该工具上设有主、副二个手柄,其中副手柄呈环形,具有左、中、右三个握持部位,并且其上安装有能够在左、中、右三个握持部位进行触发的开关机构。然而这种副手柄内设有的开关机构的触发动作是通过钢绳进行传递的,钢绳在副手柄内需要多个零件支撑,装配性差,导致开关机构的整体结构复杂,工作可靠性低而且制造成本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申请人提出了CN201957492号中国专利,极大便于组装生产,且成本低,同时其由于需考虑在左、中、右三个握持方向分别设置三个弹簧,以促使扳机在左、中、右三个方向运动,结构复杂且有进一步改善的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手持式工具及其副手柄。
本发明的第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手持式工具,其包括内有收容腔的工具本体、设置在收容腔内的电机、控制电机运转的开关、以及由电机驱动工作并从工具本体向外延伸的工作组件,其中所述工具本体设置有位于后方的主手柄、和位于前方并靠近工作组件的副手柄,而开关位于副手柄的外侧,所述副手柄包括副手柄座、副手柄盖、以及位于副手柄座与副手柄盖之间并可相对副手柄座偏转运动的扳机。
在上述第一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副手柄为一封闭的环形,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扳机和副手柄盖之间并可活动的触发件、套设在触发件上并提供回弹力的活动弹簧、以及设置在扳机和副手柄盖之间的复位弹簧。
所述副手柄座开设有允许扳机的部分表面裸露在外的长孔,而触发件具有套设活动弹簧的触发端、和与触发端一体成型的配合端。
所述扳机包括U形体、与U形体一体成型并形成一封闭环形的连接部、设置在U形体一侧并套设复位弹簧的固定柱、设置在连接部上并与配合端配合的扳机触点、以及与连接部相连且内部中空的枢轴。
所述副手柄盖在对应扳机的连接部位置上设置有收容活动弹簧和触发件的活动槽、和部分收容枢轴的枢轴孔。
所述扳机具有触发开关动作且一体成型的触发件,而副手柄盖具有允许触发件通过的穿孔。
本发明的第二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手持式工具的副手柄,其包括副手柄座、副手柄盖、以及位于副手柄座与副手柄盖之间并可相对副手柄座偏转运动的扳机,其中扳机至少部分表面呈U形并裸露在外,且其在左、中、右的任意一握持方向上均产生同一偏转运动。
在上述第二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包括如下附属技术方案:
所述副手柄为一封闭的环形,其进一步包括设置在扳机和副手柄盖之间并可活动的触发件、套设在触发件上并提供回弹力的活动弹簧、以及设置在扳机和副手柄盖之间的复位弹簧。
所述副手柄座开设有允许扳机的部分表面裸露在外的长孔,而触发件具有套设活动弹簧的触发端、和与触发端一体成型的配合端。
所述扳机包括U形体、与U形体一体成型并形成一封闭环形的连接部、设置在U形体一侧并套设复位弹簧的固定柱、设置在连接部上并与配合端配合的扳机触点、以及与连接部相连且内部中空的枢轴,所述副手柄盖在对应扳机的连接部位置上设置有收容活动弹簧和触发件的活动槽、和部分收容枢轴的枢轴孔。
本发明优点是:
本发明不论在副手柄的左、中、右三个握持方向的任意一方向都能触发开关,使副手柄整体结构简单,零部件少,易于装配,而且触发更灵敏,可靠性更高,同时副手柄作为一个独立的可拆卸式组件,可以与工具本体分开打包,大大的提高了装箱量,且其内部并无电源线和开关,简化结构。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立体示意图,其中主手柄部分本体被移除;
图2为本发明第一实施例的副手柄的分解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金莱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苏州金莱克精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440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下吹水冷挤出机水环装置
- 下一篇:连续锻造加热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