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一系稳定杂种优势和一系良种的培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3905.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9475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4-07-30 |
发明(设计)人: | 米华山 | 申请(专利权)人: | 米华山 |
主分类号: | A01H1/02 | 分类号: | A01H1/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22300 湖南***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稳定 杂种优势 良种 培育 方法 | ||
1、意义:发明创造的目的:就是要解决杂交水稻不要 因水稻杂种优势利用,只能利用一代(F1当代显性),F2代以后,因基因分离严重,性状变化无常,优势锐减,产量下降,在生产中没有使用价值,这是其一。
其二:杂交“制种”技术程序繁杂,成本高,制得种子少(200~300斤/亩),而且杂株多,风险大!又容易退化(由于赶花粉)。
此项发明:技术方案:就是通过杂交种F1代,再行杂交第三父本(所需性状),配制出遗传性稳定的新型杂交稻,不要 制种”。在生产中可连续用种20年以上,每亩产量达到550公斤~650公斤(达到“三系”、“两系”杂交稻的标准),而且抗性好,不退化。每亩产种子(1000斤以上)每亩大田用种量:也只要2市斤就够了。(参看附图,FB4代、FB8代、FB9代的杂交优势,连续性)。
说明:FB4代、FB8代……是稳定优势后第n代,是使用的年代数序。不是在培育过程中的代数,培育过程中的品种,未成功的,不能接出去,在生产中使用。
2、技术领域:本发明属于种子科学和基因工程技术领域。
此项技术研究:一不是普通品种(常规品种)杂交育种;二不是“三系”“两系”杂种优势利用F1代,杂交育种;三不是DNA切割,移植分子育种(无性繁殖)四不是无融合生殖育种,而是新的领域,是一种“系列”育种新方法,是杂交后、杂种后裔F2代、F3代、F4代……Fn代以后的情形(贯彻整个自由组合法则的始末),本项研究领域,就是研究,F2代以后的“乱”!杂乱无章的有章过程(结果)。本项研究是通过全融合分离技术,通过雌、雄个体两性,性结合,产生新的生命体,是集结雌、雄个体、遗传特性,通过系统分离,系统遗传新模式(新结构),从而产生出新品系,新类型、新变种[结构+机能+外型=个性(本性)]。
此项研究,是总结、利用袁隆平老师创造的举世闻名的杂交水稻的成功,利用杂交稻的强大优势,和美国加洲的技术(如何培育、固定新特性、并遗传下去)找到了“新路子”。
3、背景技术
20世纪后期,为解决杂交水稻繁殖,制种问题,长沙湖南农大万文举老师等人(和武汉、南京的一些教授同窗好友)开创了分子育种,应用DNA切割,移植技术,固定杂种优势,培育成功遗传工程稻:6ER-1号、GER-3号……等等。 20世纪70年代,全球130多个国家的农业专家教授在意大利米兰地区开会,为解决杂交水稻不要制种问题,提出了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 提出了什么障碍基因分离,使优势不变,而遗传下去。中国、北京、农科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陈建三先生,即是这方面的研究专家。也是从1976年开始的,研究水稻无融合生殖育种,陈建三先生,用粳型的远缘杂交,杂种后代不育,由母本孢子体无融合生殖,由珠心胚无性繁殖,致使基因不分离(细胞学、胚胎学分析)。陈建三等人,在后来的杂交试验中,还用什么兼性无融合生殖亲本,专性无融合生殖亲本做试验材料,进行试验研究,在转基因过程中,提出了什么携带基因、转座基因、目的基因……试验,至1988年止,培育成功了“84-15”无融合生殖杂交稻。“84-15”在河南省郑州市(黄河南岸)搞了三个栽培方(每个栽培方100亩),单产高达635公斤和604公斤/亩,可生育期太长,做中稻栽培,180多天,秋天,要播小麦了,中稻还未收割,春夏要插中稻了,小麦还未收割,与小麦争地盘、争季节
1993年,从北方引进了一个“固优20”无融合生殖杂交稻在湖南洞口做中稻栽培,杂交优势还可以,根系也很发达,到后期出现,分的分蘖,孕的孕穗,抽的抽穗,开的开花,黄的黄熟,产量在300多公斤左右。
由于无融合生殖杂交稻,虽然是多代优势杂交稻,因为是几对隐性基因纯合体(aabbyydd)在全国11个省市推广以来,还是推不开。
1995年,广西种子公司经理庞华荣对我说:“北京农科院陈建三多次来信,要我种他的‘84-15’、‘89-63’杂交稻,我不种他的,生育期太长,180多天,我们广西要的是120多天~140多天的品种。”
4、发明内容
此项发明,称之曰:“全融合分离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米华山,未经米华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90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PLC的翅片座运动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观赏树合并的培育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