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外循环两级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及其应用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3313.0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严媛媛;陈汉龙;冯雷雨;井永萍;王朋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同济环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工程研发服务中心;江苏同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04 | 分类号: | C02F11/04 |
代理公司: | 上海智信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2 | 代理人: | 吴林松 |
地址: | 224000 江苏省盐***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循环 两级 污泥 消化系统 及其 应用 | ||
1.一种两级污泥厌氧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循环回流系统(2)、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沼气池(4)、集泥池(5)、污泥调配池(6)和预处理装置(7),所述的循环回流系统(2)设置在预处理装置(7)与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装置(7)为加热预处理装置或微波预处理装置;
或所述的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的上端设有第一进料口(11)和第二出料口(13),其下端设置第一出料口(12)和第二进料口(14);
或所述的预处理装置(7)的上端设有预处理进料口(71),其下端设有预处理出料口(72);
或所述的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的上端设有出气口(33),其下端分别设置第三进料口(31)和第三出料口(3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料口(11)与污泥调配池(6)相连;
或所述的第一出料口(12)与二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下端的第三进料口(31)相连;
或所述的第三出料口(32)与集泥池(5)相连;
或所述的出气口(33)与沼气池(4)相连;
或所述的预处理进料口(71)通过污泥循环泵(8)与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上端的第二出料口(13)相连,预处理出料口(72)与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下端的第二进料口(14)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厌氧消化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循环回流系统(2)是指设置在预处理装置(7)和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之间通过预处理进料口(71)与第二出料口(13)经污泥泵相连,预处理出料口(72)与第二进料口(14)相连所构成的循环回流体系。
5.一种权利要求1-4中任一所述的厌氧消化系统用于污泥处理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包含如下步骤:
(1)将污泥从污泥调配池(6)中通过第一进料口(11)泵入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中;
(2)将部分污泥从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中通过预处理进料口(71)泵入到预处理装置(7)中进行预处理,然后再将预处理的污泥通过预处理出料口(72)循环至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中;
(3)同时将部分污泥从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中通过第一出料口(12)出料至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中,再将部分污泥从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中通过第二出料口(32)出料至集泥池(5)中。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污泥包括初沉污泥和/或剩余污泥,其挥发性有机固体浓度占总固体浓度的比例的范围是20%~75%,其含水率范围为88%~98%;
或所述的预处理的污泥量为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有效体积的5~20%;
或所述的从污泥调配池(6)中通过第一进料口(11)泵入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中的污泥量=从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中通过第一出料口(12)出料至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中的污泥量=从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中通过第三出料口(32)出料至集泥池(5)中的污泥量=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总有效体积的1/3~1/5=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总有效体积的1/10~1/20。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预处理为加热预处理或微波辐射预处理。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预处理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加热温度为90~120度,加热时间10~60min;
或所述的微波预处理的工艺操作条件为微波频率为2450MHz,微波辐射功率100w~1000w,辐射时间1~10min。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高温厌氧消化反应器(1)在反应过程中控制温度55±2℃,搅拌速度30~250rpm;
或所述的二级中温厌氧消化反应器(3)在反应过程中控制温度35±2℃,搅拌速度30~250rpm。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高温高负荷厌氧消化停留时间为3d~5d,二级中温低负荷厌氧消化停留时间为10d~20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同济环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工程研发服务中心;江苏同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盐城同济环科固体废物处理处置有限公司;江苏盐城环保产业工程研发服务中心;江苏同盐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313.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