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钻用附件式自动给水器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73062.6 | 申请日: | 2012-03-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194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月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月辉 |
主分类号: | E21B7/18 | 分类号: | E21B7/18;E21B10/6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280 天津市***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钻 附件 自动 给水 | ||
所属技术领域
一种水钻用附件式自动给水器,它是一种和水封盒连体的隔膜泵,安装在传统外接水源水钻的引水用水封盒部位。附件式自动给水器是利用水钻自身动力实现水钻工作时自吸水,并经内置水道向水钻供压力水,这种对传统水钻结构无需改造,变成拧上本附件式自动给水器即成为自动给水钻,而拧上传统的水钻水封盒,即是原来传统外接水源方式的水钻。由于它是在外露轴上顺序安装,更加便于检修和很好的兼容性,有利于传统的外接水源水钻全面向自动给水钻过渡升级。
背景技术
ZL200420064236.3专利,工程钻孔机用随机一体式自动给水系统,实践证明是一种成功的创造,但几年来推广缓慢,证明存在着诸多设计上不足之处,首先是它用一种前置的独立水封盒,看似便于撬出更换水封盒,而实际这种不锈钢水封盒,现场工人无专用工具换不了水封,被迫整体弃之换总成而增加成本,,再则改变了原水封盒在机头跟前的位置,传统水钻和新给水系统的水钻不能兼容,这种自动给水钻必须作为一个新产品由工厂预装出厂,而维修要拆出主轴也较复杂,是造成难以占领市场,推广缓慢的主要原因。
发明内容
本发明水钻用附件式自动给水器最重要的内容是,在传统水钻水封盒位置不变的条件下,创造一种传统外接水源水钻和新型附件式自动给水器兼容的独特结构,它免掉了独立的不锈钢水封盒和过渡丝扣盘,以简化结构降低成本,第二是用一个导水隔圈兼轴套的部件,解决因水钻主轴悬臂状态下呈受的隔膜泵径向力带来对密封寿命和泵效的不利影响,第三是利用隔膜泵对水封盒半骑跨结构,安排偏心驱动轴承设在给水器壳体的敞口面,便于在无需拆主轴即可维修更换易损零件等创新。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水钻用附件式自动给水器由给水器壳体、阶梯式偏心套、骨架水封、组合导水轴套、方位调整阻尼胶垫、偏心驱动轴承、偏心套撬取片和带锤重兼滤球的泵吸管总成八部分组成,给水器壳体是由隔膜泵半骑跨在水封盒体上制成的连体件,直接旋装在原来水钻的水封盒位置,水封盒端头敞口式顺外露主轴装离心甩水片,阶梯式偏心套,偏心套撬取片和偏心驱动轴承,用卡簧固定,当卸掉卡簧撬动装在阶梯式偏心套台阶上的撬取片,很容易卸下偏心驱动轴承,进而可拧下给水器壳体,工人现场即可换损坏的水封等易损件,给水器壳体用聚碳类高强度工程塑料注造,给水器壳体旋接到水钻减速箱上的丝扣部位,用预埋金属丝扣圈加固,给水器的进水口方位调节是用给水器壳体和水钻减速箱端头之间置一个橡胶阻尼垫调节,给水器的隔膜泵腔中应用的隔膜、压簧、泵盖等已有技术,本方案中未有改革,给水器的吸水阀接头中装止回玻璃球阀,在给水器的出水口装有出水止回玻璃球阀,并通过给水器壳体上的内水道斜筋中的内水道,经两个骨架水封之间装的导水轴套引水入水钻主轴通水道,输往钻筒,为了简化泵的水量调节机构,将给水器的吸水阀接头进水孔,直接做成偏心水孔,与套接在吸水阀接头上的泵吸管插接头内的偏心水孔直接进行错位调节供水量,从而省掉ZL200420064236.3专利中的下接头的累赘,对于泵吸管总成的重要改革是将其底部花瓣状橡胶吸水阀取消,由于其重量极轻,易在水容器中因胶管的自然弯曲就会令吸水阀头翘出水面,影响正常吸水,改革为吸水管末端接插具有锤重作用的石英砂过滤球,使始终沉入水中,并把泵吸管吸水止回阀组改设在预吸水用泵吸球的下口,吸水止回阀组由注塑的止回阀体、玻璃球、软压簧和有通孔的簧座组成,阀体外缘上有环沟槽,泵吸球的大口即下口紧箍於环沟槽内,阀体尾部是有通孔的倒刺接头,插接长橡胶软管,而泵吸管总成的泵吸球以上到插接头之间是一截短胶管,以便泵吸球就在自动给水钻作业者手边,便于操作。
附图说明
图1是水钻用附件式自动给水器整体结构示意图,本图亦是摘要附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给水器壳体的结构剖视图;
图4是给水器壳体的左视图;
图5是图3的俯视图;
图6是泵吸管总成结构示意图;
图7是阶梯式偏心套结构示意图;
图8是阶梯式偏心套的左向视图;
图9是组合导水轴套结构示意图;
图10是组合导水轴套的剖面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月辉,未经陈月辉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306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分体式离合器
- 下一篇:满天红石天然色纳米抗菌持久复合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