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便携式全自动化铅酸蓄电池维护仪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72380.0 | 申请日: | 2012-03-1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260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25 |
发明(设计)人: | 叶春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欧润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自动化 蓄电池 维护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维护仪,尤其涉及一种便于个人使用的便携式全自动化铅酸蓄电池维护仪。
背景技术
近年来,电动车行业发展迅猛,电动自行车、电动三轮车、电动摩托车甚至电动汽车越来越常见,而所有电动车的动力来源都是电池,这种情况下,电池的寿命长短就显得比较重要。电动车铅酸蓄电池,以大容量、瞬间大电流放电、价格低廉等特点赢得电动车市场的认可,但由于电动车这个特殊行业对铅酸蓄电池的特定应用,在实际使用中对铅酸蓄电池的应用,是达不到铅酸蓄电池本身设计寿命时间的,其主要影响因素如下:(1)电池硫化程度加速结晶;(2)电池大电流放电对铅酸反应的制约;(3)电池在使用中超负荷应用,失去电池放电量平衡;(4)电池失水量过大。由于这些因素的存在,如果不加以对电池进行保养和维护,电动车用铅酸蓄电池只能达到设计寿命的1/4~1/3,这对电动车用户和生产厂家都将带来极大不便和浪费。
目前,市场上有商用电动车铅酸蓄电池修复仪,这种修复仪用于电动自行车维修点作为商业工具,一般是台式或柜式大型修复仪,其使用比较复杂,需要专业技术人员操作,而且不能自动检测电池电压并根据电压大小采用最合理的修复方式,所以这种修复仪不能达到最好的修复效果,更不能起到保养作用,也不便于个人使用,有很多的缺陷。另外也有少部分面向电动车个人使用的电池修复仪,但其设计仅有单纯的正脉冲叠加充电电源修复,或仅是单纯的并联于电动车电池上的负脉冲修复。这种修复仪仍然不具备因电池而施与正确方式修复的功能。这类修复仪甚至有可能会加快电池老化进程。如新电池,或容量在85%以上的电池,使用目前市面上的一些产品,如果控制不当,完全可能对电池产生极大的负作用,因为这些产品既没有电池生命状态检测功能,也没有对电池的保护功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便于个人使用的便携式全自动化铅酸蓄电池维护仪。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发明通过蓄电池电源端口与蓄电池连接,包括电源输入极性判别及转换电路、电池电压检测电路、阶段性维护电路、扫描式维护电路、正负脉冲结合维护电路、矩形波功率放大电路、输出极性自动转换电路;其中,所述电源输入极性判别及转换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蓄电池电源端口连接,所述电源输入极性判别及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阶段性维护电路、所述扫描式维护电路、所述正负脉冲结合维护电路的输入端并联连接,所述阶段性维护电路、所述扫描式维护电路、所述正负脉冲结合维护电路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矩形波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并联连接,所述矩形波功率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输出极性自动转换电路的输入端连接,所述输出极性自动转换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蓄电池电源端口连接。
实际应用中,在对电池充电的同时,本发明能根据检测到的电池电压和充电阶段及时间,通过单片机内置的程序,自动选择阶段性维护电路、扫描式维护电路或者正负脉冲结合维护电路中最佳的一种对蓄电池进行维护。
具体地,所述电池电压检测电路的结构为:单片机IC1的输入脚IN0与电阻R14的一端连接,电阻R14的另一端与电阻R15的一端及电阻R5的一端共同相连,电阻R5的另一端接地,电阻R15的另一端与电阻R16的一端相连,电阻R16的另一端依次经过继电器K1、二极管D3、二极管D4、电阻R3、二极管D10后与电池的输入插座J1的一端连接。
所述阶段性维护电路的结构为:电阻R17的一端与单片机IC1的一个输出脚OUT2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三极管V1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1的集电极与继电器K2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5的正极共同连接,三极管V1的发射极接地。
所述扫描式维护电路的结构为:电感L1的一端与电池输入插座J1的一端以及二极管D11的负极共同连接,电感L1的另一端与电容C1的正极和电容C2以及电感L2的一端共同连接,电容C2的另一端接地,电感L2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1的正极连接,并与电阻R17的一端连接,电阻R17的另一端与二极管D12的负极以及三极管V3的集电极共同连接,二极管D12、二极管D13和二极管D14串联,二极管D14的正极接地,三极管V3的基极与三极管V2的集电极连接,三极管V2、三极管V3的发射极接地,三极管V2的基极与电阻R4的一端连接,电阻R4的另一端与单片机IC1的一个输出脚OUT1连接。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欧润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四川欧润特软件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7238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体压缩机的进气结构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混流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