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释放终端链路的方法、接入网装置及终端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9098.7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3420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毛磊;戴谦;塞尔吉奥·帕洛拉里;艾建勋;许英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74/08 | 分类号: | H04W74/08;H04W76/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终端 链路 核心网 接入网 释放 接入网装置 选择性释放 终端链路 基站 数据传输完成 用户数据传输 建立链路 空中接口 数据传输 数据发送 信令过程 信令开销 鉴权 空口 重建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释放终端链路的方法、接入网装置及终端,包括:接入网为终端建立链路后,在终端符合选择性释放链路的条件时,保持终端的链路在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释放终端的链路在接入网与终端之间的空中接口连接。本发明当用户数据传输处于暂时停止时,基站可以发起选择性释放链路的过程,仅释放空口RRC连接,而保持基站与核心网之间的现有连接和上下文不变,当终端再次有数据发送时,只需重建RRC连接,而不必再次建立与核心网的EPS承载,减少了每次数据传输完成时的EPS承载和UE上下文释放过程和数据传输再次开始时的EPS承载、UE上下文建立和鉴权等信令过程,大大减少了系统的信令开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释放终端链路的方法、接入网装置及终端。
背景技术
在移动通信系统中,终端开机后会选择一个小区进行驻留,在没有数据发送时终端处于空闲状态(IDLE),监听系统信息是否更新和接收寻呼。
当终端有数据要发送时,终端会发起RRC(Radio Resource Control,无线资源控制)连接建立请求,请求网络为其建立连接,网络与终端之间会经过鉴权、上下文配置、能力查询、安全模式建立和连接重配等过程,之后才能进行数据传输,包括:
步骤一:终端发起随机接入过程,建立与基站之间的RRC连接,之后通过基站发送非接入层(NAS)消息到核心网,请求建立业务;
步骤二:核心网对该终端进行鉴权后,命令基站建立终端的上下文;
步骤三:基站发起终端能力查询,终端反馈自己支持的能力,基站收到后转发给核心网;
步骤四:基站与终端之间建立安全模式,之后基站依据业务需求发起RRC连接重配置重配RRC连接;
步骤五:终端收到后根据命令重配RRC连接,并反馈重配完成消息;
步骤六:至此基站和终端之间的连接建立完成,基站反馈初始UE上下文建立完成消息给核心网,整个链路建立过程完成;
步骤七:终端和核心网之间开始进行数据传输。
当终端数据传输完成后,基站检测到终端有一定时间没有数据上传,基站会触发链路释放过程,链路释放过程包括:
步骤a:基站发送UE上下文释放请求给核心网;
步骤b:核心网收到后会更新数据传输的承载,删除一些不必要的UE上下文,并告之基站;
步骤c:基站发送RRC连接释放消息给终端,释放空口连接;
步骤d:之后基站发送UE上下文释放完成给核心网,确认整个链路释放完成。
目前,在LTE系统中为了传输业务数据,涉及的信令过程相当多,虽然过程很严密,但是比较复杂。设计时更多的是针对一次性传输较多数据的业务,链路建立和释放的信令相对较多的数据来说,开销不是很大。
但是,随着智能手机的广泛应用,很多新的业务应用涌现,特别是即时通信类业务,如QQ聊天等应用。这些业务每次传输的数据不多,而且传输间隔不是很大,如果每次传输都进行一次链路建立和链路释放,会带来极大量的信令,造成开销过大的问题,目前急需对此类应用下的信令进行优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释放终端链路的方法、接入网装置及终端,对于即时通信类业务能够避免频繁的链路建立和链路释放带来的大量信令开销。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一种释放终端链路的方法,包括:
接入网为终端建立链路后,在终端符合选择性释放链路的条件时,保持终端的链路在接入网与核心网之间的连接,释放终端的链路在接入网与终端之间的空中接口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909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