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实木柜类家具部件的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8951.3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1650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宗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宗成 |
主分类号: | F16B12/12 | 分类号: | F16B12/12 |
代理公司: | 北京信慧永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90 | 代理人: | 艾持平;项荣 |
地址: | 465122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实木 家具 部件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实木柜类家具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实木柜类家具部件的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柜类家具为了储运方便,一般采用部件分块,其各部件的连接结构多采用螺丝和销钉连接方式,其缺点是结合不够牢固而且不容易拆卸,而传统采用榫卯连接结构的柜类家具,虽结合比较牢固但又存在不易装拆和储运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柜类家具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实木柜类家具的连接结构,既拆装储运方便又连接牢固。
本发明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实木柜类家具部件的连接结构,在第一部件的连接部位设置燕尾形榫头,在第二部件的连接部位设置与所述燕尾形榫头配合的燕尾形榫槽和矩形安装孔,所述燕尾形榫槽和矩形安装孔连通,所述燕尾形榫头和燕尾形榫槽的尾部为互相配合的平面或弧面。
进一步地,所述燕尾形榫头和燕尾形榫槽的拐角为互相配合的弧形倒角。
进一步地,在第一部件的连接部位设置凸条,凸条的形状是矩形、半圆型或弧形,在第二部件的连接部位设置与所述凸条相配合的矩形、半圆型或弧形的凹槽,所述凸条与所述燕尾形榫头连接,所述凹槽与所述燕尾形榫槽及矩形安装孔连接。
具体地,所述第一部件为立柜的两面立板,第二部件为立柜的顶板和底板,所述立板、顶板和底板由面板及其边框组成,立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呈直角连接,在所述立板的连接部位的边框上分别设置两 个燕尾形榫头和与之连接的凸条,在所述顶板和底板的连接部位的对应边框上分别设置与两个燕尾形榫头相配合的两个燕尾形榫槽和一个或两个矩形安装孔,以及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第一部件也可以为立柜的背板,第二部件也可以为立柜的两面立板,所述背板和立板由面板及其边框组成,背板与两面立板呈直角连接,在所述背板连接部位的边框上分别设置两个燕尾形榫头和凸条,在所述立板连接部位的对应边框上分别设置与两个所述燕尾形榫头相配合的两个燕尾形榫槽和一个或两个矩形安装孔,以及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背板包括上背板和下背板,所述上背板和下背板由面板及其边框组成,所述上背板和下背板分别与立板呈直角连接,在所述上背板和下背板连接部位的边框上分别设置两个燕尾形榫头和凸条,在所述立板连接部位的对应边框上分别设置与上背板和下背板的两个燕尾形榫头相配合的两个燕尾形榫槽和一个或两个矩形安装孔,以及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第一部件还可以为立柜的层板,第二部件可以为立柜的两面立板,所述层板和立板由面板及其边框组成,所述层板与立板呈直角连接,在所述层板连接部位的边框上分别设置两个燕尾形榫头和凸条,在所述立板连接部位的对应边框上分别设置与两个燕尾形榫头相配合的两个燕尾形榫槽和两个矩形安装孔,以及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第一部件还可以为立柜内的小柜筒,第二部件可以为立柜的两面立板,所述小柜筒和立板由面板及其边框组成,所述小柜筒与立板呈直角连接,在所述小柜筒的连接部位的边框上分别设置两个燕尾形榫头和凸条,在所述立板连接部位的对应边框上分别设置与两个燕尾形榫头相配合的两个燕尾形榫槽和两个矩形安装孔,以及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所述第一部件还可以为立柜的顶板和底板,第二部件为立柜的两面立板,所述立板、顶板和底板由面板及其边框组成,立板分别与顶板和底板呈直角连接,在所述顶板和底板的连接部位的边框上设置分别两个燕尾形榫头和凸条,在所述立板连接部位的对应边框上分别设 置与两个燕尾形榫头相配合的两个燕尾形榫槽和一个或两个矩形安装孔,以及与凸条相配合的凹槽。
在所述顶板的前边设置顶横,所述顶横的两端呈45度角,在所述两面立板的顶端设置与顶横两端相配合的45度角。
在所述底板的前边设置底横,所述底横的两端呈90度尖角,在所述两面立板的对应连接部位设置与底横两端相配合的90度角。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节省材料,加工容易,装拆和储运方便、连接牢固、严密、外表美观,特别适合实木、红木等柜类家具。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燕尾形榫头和凸条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一燕尾形榫槽和凹槽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部分剖面图;
图5为图3左边立板的右视图;
图6为图3顶板的仰视图;
图7为图3底板的俯视图;
图8为图3背板的正视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宗成,未经李宗成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895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水溶性聚(3-噻吩)乙氧基丁基磺酸盐的生物合成方法
- 下一篇:废液再生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