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箱体式集装袋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7897.0 | 申请日: | 2012-03-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64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吴斌;吴道元;陈翠珠;江海明;杨燕;王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5D88/16 | 分类号: | B65D88/16;B65D90/02;B65D90/1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3023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箱体 集装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集装袋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箱体式集装袋。
背景技术
集装袋是一种柔性运输包装容器,广泛用于食品、粮谷、医药、化工、矿产品等粉状、颗粒、块状物品的运输、包装和存储。集装袋产品的市场需求潜力很大,发展前景非常广阔。
集装袋在各个行业的使用范围正在扩大,特殊用途的集装袋,如电石、矿物、工业生产废料、核生产废料的用量正在增加。对于这类集装袋一般要求其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能和化学性能,要求其强度高,不容易损坏。为了满足这一市场要求,我公司生产研发出了一种箱体式集装袋。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箱体式集装袋,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采用双层高密度聚丙烯膜,其韧性好、弯曲性能好,便于折叠,抗拉强度高,不易损坏,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潮、透气和抗腐蚀性能,能够适用于各种废弃工业生产物料的投放,使用范围广泛。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箱体式集装袋,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a、建立集装袋的生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查;
b、下料:从挤塑机上剪下三张同样规格的塑料膜,把三张塑料膜的边缘通过热熔机按顺序热熔压合在一起,并按照模型进行剪裁;
c、第一次折边:按照模型,把塑料膜正面的两个短边边缘进行折边,并在折边内放置两张塑料垫片,然后把折边和塑料垫片固定设置在一起;
d、短边打孔:在短边两端塑料垫片的中心采用烙铁进行打孔;
e、短边穿绳:在短边一端孔内穿过聚丙烯绳并打结,另一端孔内穿过牛筋绳并打结;
f、第二次折边:按照模型,把热熔压合后塑料膜正面的两个长边边缘进行折边,并在折边内等距间隔放置十三张塑料垫片,然后把折边和塑料垫片固定设置在一起;
g、长边打孔:在长边上两侧塑料垫片的中心采用烙铁进行打孔;
h、长边穿绳:用十三根长13.5m的聚丙烯绳穿过塑料膜两个长边的孔并在绳子两头打结,在绳子上距离折边3~6cm处粘贴胶带,在绳子上左右两侧距离边缘3~5m处竖向粘贴胶带,在绳子中央横向粘贴胶带,用来固定绳子;
i、正反面固定绳:在塑料膜的正面等距均匀设置八根长13m的聚丙烯绳并用胶带粘贴固定,在塑料膜的反面等距均匀设置八根长13m的牛筋绳并用胶带粘贴固定;
j、折叠并固定绳:按照模型,把塑料膜上设置有聚丙烯绳的短边进行折叠,折边用胶带粘贴固定,然后再将折叠部分等距设置两根长2~3m的聚丙烯绳;
k、成型:按照模型,把塑料膜的两个长边向中间折叠,然后再竖向折叠,制成成品集装袋,最后贴上标签。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膜为双层高密度聚丙烯膜。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膜热熔压合过程中热熔机的温度为450℃~550℃。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塑料垫片采用硅烷交联聚乙烯制成。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长边上相邻的塑料垫片之间的间隔为1.8m~2.3m。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折边和塑料垫片采用气动打钉装置固定在一起。
在本发明一个较佳实施例中,所述塑料膜上短边的牛筋绳延伸出袋体20~60cm。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箱体式集装袋制作工艺简单,成本低廉,集装袋采用双层高密度聚丙烯膜,其韧性好、弯曲性能好,便于折叠,抗拉强度高,不易损坏,化学性能稳定,具有良好的防潮、透气和抗腐蚀性能,能够适用于各种废弃工业生产物料的投放,使用范围广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箱体式集装袋的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的A向视图;
图4是图1的B向视图;
图5是图1的C向视图;
图6是图1的D向视图;
附图中各部件的标记如下:1、第一聚丙烯绳,2、第一牛筋绳,3、第二聚丙烯绳,4、第三聚丙烯绳,5、第二牛筋绳。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请参阅图1至图6,本发明实施例包括:
一种箱体式集装袋,其主要包括如下制作步骤:
a、建立集装袋的生产模型并对模型进行检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商隆产业用纺织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8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