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利用角度阻抗梯度进行储层烃类检测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7581.1 | 申请日: | 2012-03-1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74964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10-24 |
发明(设计)人: | 曹宏;杨志芳;晏信飞;巴晶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V1/30 | 分类号: | G01V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郭智 |
地址: | 100007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角度 阻抗 梯度 进行 储层烃类 检测 方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地球物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角度阻抗梯度进行储层烃类检测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烃类检测是指用地球物理方法判别地下储层的含油气性,是地球物理勘探的前沿领域。目前使用的方法主要包括:基于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的地震属性解释、弹性参数反演与解释、地震衰减方法等。
振幅随炮检距变化(AVO)技术用于烃类检测由Ostrander(1984)提出,主要通过不同炮检距地震反射振幅数据的截距(P)和梯度(G)属性及其不同组合方式来判别储层是否含气。不同气藏由于岩性组合、含气性差异可形成不同类型AVO响应,并且对亮点型强振幅气藏具有较好的识别效果。
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通过不同入射角(或炮检距)叠前地震数据反演岩石弹性参数,并使用不同参数(或参数组合)的联合解释判别储层含油气性。现有技术在烃类检测因子方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方法核心是利用纵波信息(纵波速度、纵波阻抗和体积模量等)对储层流体特征较敏感,而横波信息(横波速度、横波阻抗和剪切模量等)对流体不敏感的基本原理。与此同时,地震岩石物理技术的快速发展对储层含油气后岩石的弹性参数变化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快速推动地震烃类检测技术向定量化发展。
地震衰减技术探测储层含油气性的原理是储层含油气后可能导致的地震反射能量衰减,通过不同频率地震反射能量的变化间接判别含油气性。
烃类检测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有两点:一是定量化解释问题,二是多解性为题。AVO技术曾经是地震烃类检测的主要方法,但由于其长期局限于定性到半定量解释,并且由于岩性变化也可以导致明显的AVO现象,与油气引起的AVO响应难以区分,导致AVO技术在解决实际勘探问题时效果不佳。直至BP石油公司的Connolly(1999)提出弹性阻抗技术(Elastic Impedance),AVO技术定量化看到新的希望。但弹性阻抗技术在实际应用中也遇到了明显的多解性难题,特别是在较小入射角情况下,油气层的弹性阻抗值介于不同围岩之间而难以区分。地震衰减技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地震频段的能量衰减机制尚存在争议,衰减量与含气性之间的关系还不太清楚,对于高孔隙储层较大的衰减量经常是水层的响应。目前比较有发展前途,并且在工业生产中能发挥更大作用的是流体检测因子技术,尤其是与地震岩石物理研究相结合的综合解释方法。但判别储层中含油气性的差别或油气富集程度依然是有待攻克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利用角度阻抗梯度进行储层烃类检测的方法及装置,以判别地下储层的含油气性,并有效降低油气层识别的多解性。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利用角度阻抗梯度进行储层烃类检测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对地震数据进行保幅处理以提取角道集数据,然后选择入射角θ,通过叠前反演方法求取纵波速度Vp、横波速度Vs、密度ρ;
利用公式
根据计算出的所述角度阻抗梯度G(θ)对储层油气层的位置进行判断以进行储层烃类检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75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