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装置和具有该散热装置的照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5917.0 | 申请日: | 2012-03-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075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4 |
发明(设计)人: | 曾军华;陈晓玉;胡瑾;兰挺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77 | 分类号: | F21V29/77;F21Y115/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昊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2 | 代理人: | 麦善勇;张天舒 |
地址: | 德国*** | 国省代码: | 德国;DE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 装置 具有 照明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散热装置(100),其包括由第一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散热结构(1),该第一散热结构(1)包括第一承载部(1a)和多个形成在第一承载部(1a)上的第一散热肋(1b),其中,散热装置(100)还包括由第二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散热结构(2),该第二散热结构(2)包括第二承载部(2a)和多个第二散热肋(2b),其中,第一承载部(1a)至少部分地包裹第二承载部(2a),并且第一散热肋(1b)分别包裹一个第二散热肋(2b)。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上述类型的散热装置(100)的照明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散热装置。此外,本发明还涉及一种具有该散热装置的照明装置。
背景技术
当今的照明系统中,诸如以LED模块作为光源的照明系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应用。LED模块对散热有很高的要求,因为散热直接影响LED模块的性能和寿命。为此,在现有技术中设计了不同类型的散热装置,其应用了多种材质和形状,例如以金属材料例如铝制成的散热装置,其具有良好的散热性能。
然而,在现有的散热装置的设计方案中,LED模块的LED发光引擎以及驱动器使用一个公共的散热装置,该散热装置本身具有用于容纳LED发光引擎的腔体和容纳驱动器的另外的封闭腔体。对于LED模块而言,热量通常来自LED模块的LED发光引擎以及驱动器。驱动器通常布置在一个密封并且有限的空间中,例如由散热装置的腔体构成的驱动器壳体中,因此其很容易就会达到很高的温度,这会影响驱动器中的电子器件的寿命。此外,LED发光引擎的热量会传递给驱动器壳体,这也附加地提高了驱动器的环境温度。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散热装置,根据本发明的散热装置能够提供优良的散热效果,在占用相对较小的空间的情况下能为相对大功率的光源提供满足条件的散热效果。此外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具有上述类型的散热装置的照明装置,在使用上述类型的散热装置的情况下,根据本发明的照明装置的寿命更长,体积更小。
本发明的第一个目的通过一种用于照明装置的散热装置由此实现,该散热装置包括由第一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一散热结构,第一散热结构包括第一承载部和多个形成在第一承载部上的第一散热肋,其中,散热装置还包括由第二导热材料制成的第二散热结构,第二散热结构包括第二承载部和多个第二散热肋,其中,第一承载部至少部分地包裹第二承载部,并且所述第一散热肋分别包裹第二散热肋。在本发明的设计方案中,第二承载部仅仅部分地由第一承载部包裹,那么来自热源,例如照明装置的光源的热量就会直接传递给第二承载部,并进一步通过第二散热肋和第一承载部传递给第一散热肋,并将热量直接传递到周围环境中。这显著降低了从热源到周围环境的热传递路径上的热阻,改善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性能。
为了进一步降低热传递路径上的热阻,并降低制造难度,优选地将第二承载部和第二散热肋一体制成。
进一步优选的是,第二承载部和第二散热肋通过冲压工艺制成。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散热结构允许其通过普通的冲压工艺制成,这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制造难度,减小了制造成本。
有利的是,第二散热肋形成在第二承载部的周向边缘上,并竖立在第二承载部的一个侧面上。在通过冲压工艺形成第二承载部和第二散热肋之后,为了形成预定的立体轮廓,可简单地相对于第二承载部来弯折第二散热肋来形成预定的空间轮廓,这进一步简化了散热装置的制造难度。
优选的是,第一散热肋在包裹第二散热肋的区域具有与第二散热肋相同的轮廓。在本发明的一个优选的设计方案中提出,第二散热肋具有U型的截面轮廓。由此,第一散热肋在包裹第二散热肋的区域也具有U型的截面轮廓,这种结构显著地增大了第一散热肋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从而显著地提高了散热装置的散热效果。当然,第二散热肋也可以具有其他的类型的能够增大第一散热肋与周围环境的接触面积的截面轮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欧司朗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59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