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三组份聚合单体加入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4278.6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066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毅鸿;杨明哲;宋毅光;孔庆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J19/26 | 分类号: | B01J19/26;B01J4/00 |
代理公司: | 济南诚智商标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7105 | 代理人: | 马祥明 |
地址: | 2504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三组份 聚合 单体 加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属于化学工业设备,特别是其中两种组份首先混合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的设备。
背景技术
聚合反应,比如聚异丁烯阳离子聚合反应,很多情况下使用液体催化剂,液体催化剂由两种或两种以上液体物料组成,常规做法是:首先用一套装置先使组成催化剂的两种组份混合,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络合物,这类反应速度很快,生成的催化剂再通过管道输送到第三种物料(单体)的液体管道中,络合物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种常规三种物料聚合方式,其主要问题是要另外建一套两组份混合反应装置,且混合反应好的物料要通过另外的输送装置送入第三种组份的液体管道,使前两种组份停留时间变长,对于易分解的物料尤其不好,最好的聚合方式应该是两种物料经过混合,马上与第三种组份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样聚合效果最好,因为前二种组份停留时间很短,做为催化剂是新鲜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聚合设备不能实现两种组份首先混合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三组份聚合单体加入装置,该三组份聚合单体加入装置不仅可以实现两种组份首先混合,马上再与第三种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三组份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和外管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份流道,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份流道,内管内为第一种组份流道。
所述的导向器由6-12片固定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与内管轴向成45度夹角的叶片组成。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首先第一种组份通过内管加入并在内管顶端管壁上的小孔均匀喷出,而第二种组份由内外管组成的环隙加入,与小孔喷出的第一种组份混合并立即通过环隙顶端的出口喷出。由于环隙顶端装有呈45度角的叶片组成的导向器,因此两种物料的混合物呈45度角喷出后,立即与第三种物料混合且产生旋流,增加了混合效果。这样前两种物料充分混合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生成的催化剂几乎不停留立即通过喷口喷出与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时催化剂活性是最高的,利于聚合反应,且聚合反应较易控制。尤其是路易氏酸与含卤化物组成的催化剂,极易失活,通常做法是配制好两组份催化剂后,低温冷冻贮存防止失活。而防止失活的最好办法是路易氏酸与含卤化物混合反应后立即加入至单体中,而本发明装置就很好的解决了此问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外套管,2.第三种组份流道,3.外管,4.导向器,5.三种组份混合区,6.小孔,7.第一种组份流道,8.内管,9.叶片,10.第二种组份流道,11.出液孔。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是,如图所示:
实施例1,一种三组份聚合单体加入装置,其特征是:由外套管1和安装在外套管内的加料喷管组成,所述的加料喷管由同心的内管8和外管3组成,内管前端封闭,靠近前端的管壁上有均匀分布的小孔6,内外管之间的环隙前端装有导向器4,外套管与外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三种组份流道2,外管与内管之间的环隙为第二种组份流道10,内管内为第一种组份流道7。
所述的导向器由6-12片固定内管外壁与外管内壁之间的与内管轴向成45度夹角的叶片9组成。
首先第一种组份通过内管加入并在内管顶端管壁上的小孔均匀喷出,而第二种组份由内外管组成的环隙加入,与小孔喷出的第一种组份混合并立即通过环隙顶端的出口喷出。由于环隙顶端装有呈45度角的叶片组成的导向器,因此两种物料的混合物呈45度角喷出后,立即与第三种物料混合且产生旋流,增加了混合效果,然后通过出液口11送往下道工序。这样前两种物料充分混合利于反应进行,同时生成的催化剂几乎不停留立即通过喷口喷出与单体混合,发生聚合反应,这时催化剂活性是最高的,利于聚合反应,且聚合反应较易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山东鸿瑞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42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