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复方奥美拉唑胶囊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2133.2 | 申请日: | 2012-03-1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41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22 |
发明(设计)人: | 邹巧根;王宏响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海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K33/00 | 分类号: | A61K33/00;A61K9/48;A61P1/04;A61K31/4439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复方 奥美拉唑 胶囊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复方奥美拉唑的胶囊剂及制备方法,该制剂由奥美拉唑、碳酸氢钠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药用载体组成。
背景技术
奥美拉唑为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被用于治疗胃灼热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其它症状,也可用于短期十二指肠溃疡和返流性食管炎的维持治疗。奥美拉唑通过抑制胃壁细胞表面的H+/K+ATP酶系统来抑制胃酸分泌;碳酸氢钠为弱碱性,在本品中为抗酸剂,具有中和胃酸的作用。
因奥美拉唑易在胃酸中降解,因此国内目前上市的奥美拉唑制剂均为肠溶制剂,采用包肠溶衣的方式来保护药物不被胃酸降解,但其延缓了药物的吸收和对胃酸的初始抑制作用。
将奥美拉唑和碳酸氢钠制备成速释的胶囊剂,可在胃中直接释放奥美拉唑,其含有的碳酸氢钠可以迅速中和胃酸,使胃内pH值升高至适宜范围并维持一段时间以保护奥美拉唑不被胃酸降解,使其迅速直接地达到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奥美拉唑为难溶性药物,通过控制奥美拉唑在较小的粒度范围,使其具有很强的表面吸附力、亲和力、分散性和溶解性,从而提高了有效成分的溶出速度及溶出程度,药物的粒径越细,则其比表面积越大,越有助于药物有效成分的溶出,且与胃肠黏膜的接触面积增大,因而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发明内容
根据已上市品种存在的问题,本发明制备了复方奥美拉唑的胶囊剂,其特 点在于:
1、碳酸氢钠在胃中快速溶解释放,使奥美拉唑避免胃酸环境的破坏,可以在胃中直接释放奥美拉唑,达到迅速直接的抑制胃酸分泌的作用。
2、通过控制奥美拉唑的较小粒度,使其溶出速度更快,体内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3、采用直接混合填充的制备工艺,工艺操作简单,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且避免了因湿法制粒导致的奥美拉唑降解,杂质小,质量稳定、可控性强;
本发明制剂主药成分之一的碳酸氢钠能提高胃环境的pH值并维持一定的时间,使对酸不稳定的奥美拉唑在被胃酸破坏之前快速吸收起效,其特点在于控制另一主药成分奥美拉唑的粒度,将其粒度控制在D90小于15μm,其中优选D90小于5μm,通过控制其粒度,有利于其充分分散,并且药物在体内能够快速溶解吸收,提高生物利用度,快速发挥药效。
[0011] 本发明所述的复方奥美拉唑胶囊剂,采用粉末直接混合分装的工艺,避免了湿法制粒工艺生产周期长,工艺繁琐的弊端,并且减少了湿法制粒容易导致奥美拉唑降解的风险,本工艺生产周期短,生产成本低,质量稳定、可控性好;具体工艺为:称取奥美拉唑20份或40份、加入275份的碳酸氢钠混合,再加入275份的碳酸氢钠混合,接着加入275份的碳酸氢钠混合,最后加入余下的碳酸氢钠及30份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12份的硬脂富马酸钠混合均匀,填充于00号空心胶囊中,即得。
附图说明
图1是不同粒径奥美拉唑样品耐酸力试验的溶出曲线及pH值曲线图。
图2是复方奥美拉唑胶囊和市售的肠溶奥美拉唑胶囊的平均血药浓度与时间的关系曲线图,所述纵坐标显示为血药浓度,以(ng/ml)表示,横坐标显示为时间h。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以下实施例和试验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内容,但不是本发明的限定。
实施例1
处方:
制备工艺:首先称取处方量的奥美拉唑和四分之一量的碳酸氢钠混合10分钟,再加入四分之一量的碳酸氢钠混合10分钟,接着加入四分之一量的碳酸氢钠混合10分钟,最后加入余下的碳酸氢钠和处方量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富马酸钠混合均匀,填充于00号空心胶囊中即得。
实施例2
处方:
制备工艺:首先称取处方量的奥美拉唑和四分之一量的碳酸氢钠混合10分钟,再加入四分之一量的碳酸氢钠混合10分钟,接着加入四分之一量的碳酸氢钠混合10分钟,最后加入余下的碳酸氢钠和处方量的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和硬脂富马酸钠混合均匀,填充于00号空心胶囊中即得。
试验例1
模拟人体胃环境的情况对不同粒径的奥美拉唑制备的复方奥美拉唑胶囊采用以下耐酸力试验方法进行比较,耐酸力试验的方法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海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海纳医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213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