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与工艺以及絮凝斜板沉淀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1161.2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036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卢红伟;李亚农;郎建;王小明;蒋红;文典;张智;郑世永;李一国;黄元俊;金熙元;李仁成;金英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晓林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B01D21/08 | 分类号: | B01D21/08;C02F9/04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 51124 | 代理人: | 何强 |
地址: | 610072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浓度 悬浮物 废水处理 系统 工艺 以及 絮凝 沉淀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沉淀设备以及工艺,具体涉及一种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与工艺以及絮凝斜板沉淀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环保政策的不断完善以及建设项目环境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砂石生产、发电、采矿,洞室开挖等工程产生的大量含高浓度悬浮物的生产废水已经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但目前处理含高浓度悬浮物废水的工艺和设备尚不成熟,多采用类比市政行业设计经验选取工艺参数,常因出水效果差,处理效率低,占地面积大,经济投资高,易堵塞等问题难以达到理想的运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与工艺以及絮凝斜板沉淀设备,可降低对高浓度悬浮物生产废水的处理成本并提高废水处理效率。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包括原水池以及与原水池相通的絮凝斜板沉淀设备,所述絮凝斜板沉淀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壳体内且竖向布置的反应筒体,反应筒体下方的壳体内腔为沉淀区,反应筒体的上部开口与原水池相连通,所述壳体上部连接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排水管,沉淀区对应的壳体上连接有污泥排出管,在反应筒体内设置有整流斜板与缓冲板,所述整流斜板向反应筒体的下方倾斜。
作为优选的方案,所述整流斜板与缓冲板均具有多块,整流斜板固定连接在反应筒体的内壁上,缓冲板设置在反应筒体的内腔中部。
进一步的是,在排水管与壳体连接部的下方反应筒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泥斜板。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鼓风系统,所述鼓风系统通过风管连通原水池与沉淀区。
进一步的是,还包括加药系统以及与加药系统相通的加药搅拌池,所述加药搅拌池连接在原水池与壳体之间,所述鼓风系统通过风管连通加药系统。
进一步的是,在污泥排出管后方顺序连接有污泥池与脱水处理设备,所述鼓风系统通过风管连通污泥池,在脱水处理设备上设置有污泥输送管道与分离水回收管道,所述分离水回收管道与原水池相通。
絮凝斜板沉淀设备,包括壳体以及连接在壳体内且竖向布置的反应筒体,反应筒体下方的壳体内腔为沉淀区,反应筒体的上部开口与原水池相连通,所述壳体上部连接有与壳体内腔相通的排水管,沉淀区对应的壳体上连接有污泥排出管,在反应筒体内设置有整流斜板与缓冲板,所述整流斜板向反应筒体的下方倾斜。
进一步的是,所述整流斜板与缓冲板均具有多块,整流斜板固定连接在反应筒体的内壁上,缓冲板设置在反应筒体的内腔中部。
进一步的是,在排水管与壳体连接部的下方反应筒体外壁上固定连接有挡泥斜板。
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a、将具有高浓度悬浮物的生产废水通入原水池,同时通过鼓风系统往原水池内鼓风;
b、将原水池中的废水通入加药搅拌池,通过加药系统往加药搅拌池中加入絮凝剂以及酸性药剂或碱性药剂,并同时通过鼓风系统往加药系统鼓风;
c、将加药搅拌池中的废水通入絮凝斜板沉淀设备内,使废水经反应筒体内的整流斜板与缓冲板充分反应后进入壳体的沉淀区,在反应筒体外壁的挡泥斜板作用下形成泥水分离,分离后的污泥经污泥排出管排出,水经排水管排出,同时通过鼓风系统往沉淀区鼓风。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工作过程中,由于整流斜板与缓冲板的设置,废水经过壳体时是在自身重力作用下完成泥水分离,不需要动力,实现了无动力的反应沉淀过程,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泥水的有效分离还能保证对废水的处理效率;还整合了反应和沉淀过程,缩小了占地面积;另外加药系统的设置可提高排出水的水质,尤其适合在具有高浓度悬浮物的废水处理中推广应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高浓度悬浮物废水处理系统的系统结构图;
图2为本发明絮凝斜板沉淀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记为:原水池1、壳体2、反应筒体3、沉淀区4、排水管5、污泥排出管6、整流斜板7、缓冲板8、加药系统9、挡泥斜板10、加药搅拌池11、鼓风系统12、污泥池13、脱水处理设备14、污泥输送管道15、分离水回收管道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晓林产业株式会社,未经中国水电顾问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晓林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116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英文拼音字块输入法
- 下一篇:一种微波制备高聚合度聚甘油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