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642.1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068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邓军;肖遥;吕金壮;陈禾;楚金伟;王竣;陆春玉;骆晓龙;杨方明;张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主分类号: | G01R31/00 | 分类号: | G01R3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科粤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001 | 代理人: | 黄培智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直流 输电 线路 无线电 干扰 确定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双极直流输电无线电干扰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确定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腾飞和科技的不断进步,整个社会对电能的需求越来越大,因此电网规模不断的扩大。越来越多的超特高电压输电线路在中国投入运行。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意识的加强,贯彻落实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履行企业社会责任,宣传国家电网公司环保方针与措施,向公众提供科学、客观、全面、均衡的输变电设施电磁环境及其健康影响的知识和信息,为电网建设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是电力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无线电干扰是超特高电压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开展无线电干扰计算对输电技术的发展和缓解整个社会的能源紧张有着重大的意义。
目前,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和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昆明国家工程实验室分别建立了世界上特高压直流输电基地。利用该基地条件开展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研究,探讨了±800kV直流输电线路的导线选型;通过计算线路无线电干扰水平,提出了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的无线电干扰限值。然而特高压基地进行无线电干扰研究存在测试环境与实际线路所处海拔高度、导线对地高度和线路周围自然环境迥异的问题,因此开展有效的理论计算方法有着重要的意义。云广800kV直流线路工程设计曾用美国电力研究院等提出的无线电干扰计算经验公式来验证无线电干扰限值,指导导线选型。并从理论上分析了极导线对地高度、极间距、子导线截面积、海拔高度和不同运行方式对输电线路电磁环境的影响。以上理论分析无线电干扰与现有测量数据的误差挺大,因此发展现有理论方法进行无线电干扰计算,对超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设计和改造意义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分析无线电干扰与现有测量数据的误差较大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确定方法。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取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确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S1、输电线路模型参数的获取:输电线路导线参数和输电线路各导线所处环境;
所述输电线路导线参数包含单根导线的分裂数、分裂半径和导线的截面积;两导线之间的距离;
所述输电线路导线所处环境包括输电线路对地投影为起点,测量各导线对地高度;
S2、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确定方法
S21,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模型建立:将测量的输电线路导线参数和输电线路各导线所处环境构建物理模型,绘制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二维图形模型,包括:
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模型的二维图形绘制包括根据换单根导线的分裂数、分裂半径和导线的截面积;两导线之间的距离绘制的二维图形;
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模型的二维图形包括根据测量各导线对地高度绘制各导线相对于地面的镜像;
根据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模型得到每根分裂导线及其镜像的圆心坐标(xi,yi)、导线半径ri,并将这些信息存储在矩阵A,所述矩阵A每一行代表一根分裂导线的信息,第一列代表分裂导线编号,第二列代表分裂导线在地面的水平距离,第三列代表分裂导线对地高度,第四列代表分裂导线半径,矩阵A的总行数等于分裂导线及镜像的总和N;
S22,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方程组确定
首先设置每根分裂导线作为孤立导体对待,且认为每根子导线上电荷相等并集中在该分裂导线的中心,因此,给定每个分裂导线的电荷初始向量,并保存在数组q0,q0的大小为N;
根据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模型和信息存储矩阵A得到双极直流输电线路无线电干扰的方程组如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未经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6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