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60582.3 | 申请日: | 2012-03-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33131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8 |
发明(设计)人: | 许富隆;刘宗翰;王俊仁 | 申请(专利权)人: | 台湾驻极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9/01 | 分类号: | H04R1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柳沈律师事务所 11105 | 代理人: | 陈小雯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驻极体 电声 转换 装置 封装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特别是涉及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
背景技术
传统扬声器依其驱动方式,主要区分成动圈式扬声器、压电式扬声器及静电式扬声器。动圈式扬声器主要利用磁场、电流以及力三者成直角相交的相互作用,控制振动膜的活塞式地反复运动,因体积无法缩小,遂使其无法符合未来3C产品对于轻薄化的需求。
压电式扬声器利用压电效应,当一电场施加于压电材料时,会使压电材料变形,进而推动振膜发声,然而压电材料所需的共振频率较高且可利用的频宽不足,因此可应用的领域受限制。
静电式扬声器的原理为将两个具开孔的电极板中间挟持一导电振膜以形成一种类似电容器的结构,通过供给导电振膜直流偏压,并分别供给二个电极板同步正反相交流电压,并通过正负电荷所产生的静电力,带动该导电振膜并将声音幅射出去。静电式扬声器所使用的导电振膜极为轻薄,具有暂态反应快、分辨率高、失真低且不受电磁影响等优点。
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一般可应用于静电式扬声器。利用驻极体振膜件于充电后,可长时间保有较高的正及负或同为正或同为负偏压,且音讯扩大机仅需输出较小的交流音讯电压値即可达到高品质的音场效果。因此,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不仅符合未来市场轻薄化、高音质的需求,更具有省电及节省成本的优点。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实质上无粘结剂结合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以符合轻薄化、高音质的需求。
为达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提供一种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网;双层驻极体振膜,与该第一电极网对向设置,其中该双层驻极体振膜之间夹置一金属镀层,形成叠层驻极体振膜结构;第一隔离结构,设置于该第一电极网与该双层驻极体振膜之间;第二电极网,与该双层驻极体振膜对向设置;第二隔离结构,设置于该双层驻极体振膜与该第二电极网之间;以及第一与第二外框架,将该第一隔离结构、该第一电极网、该双层驻极体振膜、该第二隔离结构、该第二电极网夹置于其间。
为使本发明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组装后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多个卡榫于外框架的周边区域的结构示意图;
图4A和图4B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外框架的接合示意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10第一外框架
115二外框架
120第一电极网
125第二电极网
130第一隔离结构
135第二隔离结构
140双层驻极体振膜
142、144驻极体材料
150卡榫
160a凸出部
160b凹入部
170卡榫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以各实施例详细说明并伴随着附图说明的范例,做为本发明的参考依据。在附图或说明书描述中,相似或相同的部分都使用相同的图号。且在附图中,实施例的形状或是厚度可扩大,并以简化或是方便标示。再者,附图中各元件的部分将以分别描述说明之,值得注意的是,图中未绘示或描述的元件,为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所知的形式,另外,特定的实施例仅为揭示本发明使用的特定方式,其并非用以限定本发明。
图1显示根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的分解示意图。请参阅图1,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包括第一电极网120。双层驻极体振膜140与第一电极网120对向设置,其中双层驻极体振膜具有两层驻极体振膜142、144之间夹置一铝镀层(未绘示),或其他金属镀层,形成叠层驻极体振膜结构。第一隔离结构130设置于第一电极膜120与双层驻极体振膜140之间。第二电极网125与双层驻极体振膜对向设置。第二隔离结构135设置于该双层驻极体振膜140与第二电极网125之间。第一与第二外框架110、115将该第一隔离结构130、该第一电极网120、该双层驻极体振膜140、该第二隔离结构135、该第二电极网125夹置于其间。组装后的驻极体电声转换装置的封装结构如图2所示。
在操作时,交流电源(例如音讯扩大机)所输出的同相或反相交流音讯电压,施于第一电极网120与第二电极网125之间的交流偏压提供驱动该驻极体振膜振动的电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台湾驻极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台湾驻极体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5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