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骶骨人工假体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60403.6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16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刘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F2/28 | 分类号: | A61F2/28 |
代理公司: | 北京康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240 | 代理人: | 吴贵明;余刚 |
地址: | 102200 北京市昌平***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骶骨 人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骨科植入物领域,特别是一种替代自然骶骨的骶骨人工假体。
背景技术
骶骨是脊柱向骨盆过渡的重要环节,对支撑脊柱、维持骨盆稳定、传递身体上部生理载荷以及体外负重等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骶骨肿瘤在脊柱肿瘤病例中占有一定比例,手术切除是当前治疗骶骨肿瘤的主要手段。但是由于骶骨所处位置的特殊性,手术难度较大,且由于手术通常部分地甚至全部地破坏了腰骶、骶髂关节,术后如何恢复重建稳定的腰骶力学功能一直是医学界高度关注的难题。目前常规采用的脊柱下腰段重建的方法,例如钉棒重建术、自体骨或异体骨的植骨重建术等均存在一定的局限及不足,术后的松动、断裂、排异与融合不良等等时有发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骶骨人工假体,以解决现有的钉棒重建术或植骨重建术的术后松动、断裂、排异与融合不良等治疗效果不佳的问题。
本发明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骶骨人工假体,设置在腰椎与左、右髂骨之间以替代生理骶骨,包括:假体主体;上关节融合面,设置在假体主体上部,用于与腰椎的下终板贴合;左、右耳状关节融合面,分别设置在假体主体的两侧,用于分别与左、右髂骨的耳状面贴合。
进一步地,上关节融合面和左、右耳状关节融合面的表面具有微孔结构。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具有微孔结构。
进一步地,微孔结构是相互连通的多向微孔隙结构,孔隙直径为100μm至1800μm。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由医用金属制成。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的周边表面与生理骶骨的周边表面平齐或位于生理骶骨的周边表面以内。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的上部和两侧设有螺钉孔。
进一步地,骶骨人工假体的占位高度与生理骶骨一致。
进一步地,骶骨人工假体向上延伸直至替代腰椎的第五腰椎椎体或更多的椎体。
进一步地,骶骨人工假体向左、右延伸直至替代部分左、右髂骨。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上设有多个植骨孔。
进一步地,植骨孔的孔径为2mm至30mm。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的表面和/或内部设置有加强筋或加强板。
进一步地,假体主体的外表面和/或内部表面的全部或局部涂敷有羟基磷灰石涂层。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发明的主要优点是,骶骨人工假体的上部和两侧具有关节融合面,分别与生理腰椎和髂骨连接融合以替代生理骶骨,可以很快促成骨细胞生成,促进骨融合,恢复骶骨的功能,达到重建腰骶髂关节稳定的目的。
附图说明
构成本发明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本发明的骶骨人工假体的立体示意图;
图2示出了本发明的骶骨人工假体与周边骨结构配合示意图;
图3示出了本发明的骶骨人工假体的正视图;
图4示出了本发明的骶骨人工假体的侧视图;以及
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骶骨人工假体的微孔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发明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骶骨人工假体。该骶骨人工假体依照患者的生理骶骨三维实际数据制作,在尺寸上与患者原生理骶骨相一致,患者的骶骨三维实际数据可由CT/MRI/UCT等断层扫描方法和其他可行的方法例如X光片等获得,所述骶骨人工假体在形状与尺寸上满足矫正重建方案所需要的空间占位与关节面对接吻合要求。骶骨人工假体包括:骶骨人工假体主体10,在骶骨人工假体主体10上部设有与L5腰椎椎体下终板相吻合的上关节融合面20,同时还具有与左、右髂骨耳状面相对应并良好吻合的左、右耳状关节融合面3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爱康宜诚医疗器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6040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