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高原增氧帐篷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8904.0 | 申请日: | 2012-03-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598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苏欣平;朱建业;郭爱东;陈锦耀;董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 |
主分类号: | E04H15/02 | 分类号: | E04H15/02;E04H15/10;E04H15/58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三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12107 | 代理人: | 仝林叶 |
地址: | 300161***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原 帐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器械、工业通风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用于高原士兵日常工作、生活以及高原病治疗的增氧帐篷。
背景技术
西藏高原被誉为世界屋脊,高原上空气稀薄,氧气较少,使人类的正常呼吸受到较大的影响。由于空气密度是随高度的升高而减小的,也就是说,愈到高处,气压愈低。为了便于计算,利用气象学上得到的气压与高度之间的换算关系,并用760毫米水银柱这一平均值代表海平面气压,来算出每一高度气压对海平面气压的百分比,此百分比就是此高度的含氧量占平原含氧量的百分比。据测算,在海拔4270米高处,氧气压力只有海平面的58%,所以,尽管氧气在大气中的相对比例没有变化,但由于空气稀薄,氧气的绝对量却变小了,由此导致了缺氧。
高原缺氧对身体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高原有着特殊的自然环境,其特点是低压、低氧、气候干燥寒冷、风速大、太阳辐射和紫外线照射量明显增大。第三军医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杨国愉完成的一项题为“高原缺氧对心理功能的影响与防护”的研究表明,在高原环境下,随着海拔的升高,空气中的氧分压不断降低,人如果长期处在这种缺氧环境中,严重者可出现低氧血症,由于人的神经组织对内外环境变化最为敏感,因此在缺氧条件下,脑功能损害发生的最早,损害程度也比较严重,且暴露时间越长,损害越严重,特别是对感觉、记忆、思维和注意力等认知功能的影响显著而持久。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高原缺氧,提供一种可以在日常起居生活中使用的高原增氧帐篷。
本发明高原增氧帐篷,包括密封帐篷、自动加氧系统、增氧暖风系统和供电系统;所述密封帐篷包括内金属支架及外斜拉绳,密封帐篷侧壁设置换气恒压调节窗及真空度压力表、密封窗和拉链门;所述自动加氧系统设置于密封帐篷内,自动加氧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氧含量传感器、电控制箱和氧气瓶组成;所述增氧暖风系统由空气加热加湿过滤器和鼓风机组成,空气加热加湿过滤器的出风口设置于密封帐篷内;自动加氧系统和增氧暖风系统分别连接供电系统。
所述密封帐篷用军用帐篷材料制作或采用表面复合反光材料的帆布制作。
所述供电系统可采用小型汽油发电机或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供电系统等。
本发明班用高原增氧帐篷针对高原缺氧,提供了一种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高原增氧帐篷。这项发明的应用可以大大提高高原人民的生活质量,因为本发明也可以安装在室内。同时,本发明还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高原常见病的发生,特别是可以用于高原病的辅助治疗和大大提高高原部队的战斗力。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包括密封帐篷10、自动加氧系统20、增氧暖风系统30和供电系统40;所述密封帐篷包括内金属支架及外斜拉绳14,密封帐篷侧壁设置换气恒压调节窗及真空度压力表11、密封窗12和拉链门13;所述自动加氧系统设置于密封帐篷内,自动加氧系统由依次连接的氧含量传感器21、电控制箱22和氧气瓶23组成;所述增氧暖风系统由空气加热加湿过滤器31和鼓风机32组成,空气加热加湿过滤器的出风口设置于密封帐篷内;自动加氧系统和增氧暖风系统分别连接供电系统。供电系统40分别为氧含量传感器21、电控制箱22、空气加热加湿过滤器31和鼓风机32供电。
所述密封帐篷用军用帐篷材料制作或采用表面复合反光材料的帆布制作。所述供电系统可采用小型汽油发电机或风力发电机或太阳能供电系统等。所述自动加氧系统的作用是使密封帐篷内的含氧量达到较高水平,起到辅助治疗高原病的作用。
本发明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增压的方式使密封帐篷内的气压达到760毫米水银柱,从而使帐篷内的含氧量达到平原含氧量的水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交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890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