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中药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5498.2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8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林爱玲;初海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林爱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99 | 分类号: | A61K36/899;A61P11/00;A61K35/5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4400 山东省文登***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风温肺 热病 中药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中药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风温肺热病是冬春两季常见的外感热病,对于风温肺热病的患者有实热症状,也伴有气阴两虚型的病人常有迁延不愈、反复加重的情况,病人表现为身热症状,伴有痰少、痰黄粘稠,自汗、神倦、纳少口干、舌红少苔、脉细数,肺部可闻及干湿性罗音。目前医学界对风温肺热病常采用激素和抗菌素治疗,取得了一定效果,但对于气阴两虚型的病人的治疗效果较差,中医的辩证施治对该类人群的患者则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清热解毒、养阴润肺、燥湿祛痰、宽胸开结。临床常根据证型变化给予辨证施治。该方疗程短、治愈率高,成本低且无毒副作用。适用于风温肺热病气阴两虚患者。
为实现上述目的,一种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中药,其特征是由下列重量的原料药物的组分组成:鱼腥草10~12g、紫花地丁6~8g、黄芩8~10g、淡豆豉6~8g、黄芪8~10g、北沙参6~8g、麦冬6~8g、知母6~8g、石斛6~8g、桔梗6~8g、海蛤壳(研粉)4~6g、桑白皮4~6g、贝母6~8g、苇茎3~6g、川芎6~8g、瓜蒌4~6g、通草4~6g、竹叶6~8g。
本发明中药中的鱼腥草、紫花地丁、黄芩、淡豆豉、竹叶具有清热解毒、燥湿、祛痰的功效。其中鱼腥草性味苦、微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排脓消痈、利尿通淋。《滇南本草》:治肺痈咳嗽带脓血,痰有腥臭,大肠热毒,疗痔疮。现代医学研究:具有增强免、抗菌、抗病毒的功效。紫花地丁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黄芩味苦、性寒。功能主治: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凉血止血,现代医学研究:具有抗微生物作用。淡豆豉入肺、胃二经,该品辛散苦泄性凉,既能透散外邪,又能宣散邪热、除烦。竹叶功能主治:清热除烦,生津利尿。
黄芪、北沙参、麦冬、知母、石斛具有滋阴生津、润肺的功效。其中黄芪归肺脾肝肾经。功能主治:益气固表、敛汗固脱、托疮生肌、利水消肿之功效。《本草逢原》载“黄芪能补五脏诸虚,治脉弦自汗,泻阴火,去肺热,无汗则发,有汗则止。”北沙参功能主治:养阴清肺,祛痰止咳。用于肺燥干咳、热病伤津、口渴等症。现代医药研究具有促进免疫的功能。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知母苦、甘,寒。归肺胃肾经。功能主治:清热泻火,生津润燥。用于清润,肺热燥咳。石斛为多年生落叶草本,功能主治:益胃生津,滋阴清热。用于阴伤津亏,口干烦渴,食少干呕,病后虚热。
桔梗、海蛤壳、桑白皮、贝母、苇茎具有宣肺祛痰的功效。其中桔梗味苦、辛,性微温。入肺经。功能主治:宣肺、祛痰、利咽、排脓、利五脏、补气血、补五劳、养气。海蛤壳功用主治: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桑白皮功效:泻肺平喘,利水消肿。用于肺热咳喘,面目浮肿,小便不利。贝母味苦、性微寒,归肺经,功能主治:具有清热化痰止咳之功效,可用于治疗痰热咳喘,咯痰黄稠之证、又兼甘味,故善润肺止咳。韦茎具有清肺化痰,逐瘀排脓:用于热毒壅滞,痰瘀互结证。身有微热,咳嗽痰多。
川芎、瓜蒌、通草有宽胸开结的功效。其中川芎辛温香燥,功能主治:活血行气,祛风止痛。《纲目》:燥湿,止泻痢,行气开郁。瓜蒌功能主治:清热涤痰,宽胸散结,润燥滑肠。用于肺热咳嗽,痰浊黄稠,胸痹心痛,结胸痞满......。通草味甘;淡;性微寒。功能主治:湿温病,《纲目》:通草,色白而气寒,味淡而体轻,故入太阴肺经,用于引热下降而利小便。以上诸药相配,治疗该病,相得益彰。
本发明遵循中医的处方用药原则,水煎服。本发明经临床验证:有效率在95%以上,治愈率为90%以上,无毒副作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病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描述:
实施例1:一种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鱼腥草10~12g、紫花地丁6~8g、黄芩8~10g、淡豆豉6~8g、黄芪8~10g、北沙参6~8g、麦冬6~8g、知母6~8g、石斛6~8g、桔梗6~8g、海蛤壳(研粉)4~6g、桑白皮4~6g、贝母6~8g、苇茎3~6g、川芎6~8g、瓜蒌4~6g、通草4~6g、竹叶6~8g。
实施例2:一种治疗风温肺热病的中药,其特征在于按下述配比称取原料药物:鱼腥草12g、紫花地丁8g、黄芩8g、淡豆豉8g、黄芪10g、北沙参6g、麦冬6g、知母6g、石斛8g、桔梗6g、海蛤壳(研粉)4g、桑白皮4g、贝母6g、苇茎4g、川芎8g、瓜蒌4g、通草6g、竹叶8g。
临床疗效总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林爱玲,未经林爱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4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