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带有连接套筒的钻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5108.1 | 申请日: | 2012-03-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912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9-11 |
发明(设计)人: | 喻绵俊;徐涛;蔡吉巧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10/62 | 分类号: | E21B10/62;E21B17/042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有 连接 套筒 钻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建筑施工时打孔所用的钻头结构,具体是带有连接套筒的钻头结构。
背景技术
钻头是用以在实体材料上钻削出通孔或盲孔,并能对已有的孔进行扩孔的刀具。常用的钻头主要有麻花钻、扁钻、中心钻、深孔钻和套料钻。打孔作业时,钻头随立轴旋转,同时作轴向移动土壤在钻头的扭矩和轴向力作用下被切削,在工作叶片的挤压和离心力作用下被松碎,形成土流压向坑壁,同时沿页面升运到地表。当土流运动到无坑壁阻挡处时,由于离心力作用碎土被抛到坑的周围,完成打孔过程。随着钻孔作业的不断发展,钻头作为一种钻孔工具被运用得越来越多。通常是将钻头和旋杆通过焊接等方式固定连接,以使钻头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但是,当钻头或者钻杆发生损毁后,只能将钻头和钻杆整体更换,这样不但使钻头和钻杆的安装和拆卸变得麻烦,同时还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带有连接套筒的钻头结构,解决了以往的钻头结构安装和拆卸麻烦,同时还造成资源浪费的问题。
本发明为解决技术问题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带有连接套筒的钻头结构,包括钻头和圆柱形的连接套筒,所述钻头上设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上设有接头螺纹,所述连接套筒包括外接筒和内接筒,所述外接筒和内接筒连为一体,所述外接筒上设有内螺纹,所述内螺纹与接头螺纹相配合,所述内接筒上设有外螺纹。
连接套筒作为纽带,通过内接筒上的外螺纹将其固定在钻杆上,实现钻杆和钻头的一体化连接。
所述外接筒的中心线与内接筒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所述外接筒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连接头的长度。
所述外接筒的内径与内接筒的外径相等。两个连接套筒可以相互叠加,从而可以增加钻头结构的长度。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将原来钻头的固定方式由焊接改成了套接,连接套筒起到纽带的作用,使钻头和钻杆实现了分离,当出现钻头或钻杆损毁后不至于整体更换,这样既降低了更换成本,同时又节约了资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钻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连接套筒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的连接套筒的剖面图。
附图中所对应的附图标记为:1、钻头,2、外接筒,3、内接筒,4、外螺纹,5、内螺纹,6、连接头,7、接头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图2、图3及图4所示,本发明包括钻头1和圆柱形的连接套筒,钻头1上设有连接头6,连接头6上设有接头螺纹7。
本实施例的连接套筒包括外接筒2和内接筒3,外接筒2和内接筒3连为一体,外接筒2上设有内螺纹5,内螺纹5与接头螺纹7相配合,内接筒3上设有外螺纹4。
本实施例的外接筒2的中心线与内接筒3的中心线相互重合。
本实施例的外接筒2的长度等于或大于连接头6的长度。
本实施例的外接筒2的内径与内接筒3的外径相等。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为:首先钻头1上的连接套头6旋入外接筒2内,然后将内接筒3旋在钻杆上,这样即完成了钻杆与钻头1的一体化连接。当钻杆或者钻头1发生损毁后,可方便地将损毁的钻杆或者钻头1取下,从而换上新的部分。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地实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五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5108.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水力喷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复合材料的门窗副框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