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衣机进排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54384.6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92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陈浩;杨勇;许志远;孙贺林;王猛;刘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J3/00 | 分类号: | A61J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陈宏林 |
地址: | 100095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衣 机进排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包衣机进排风装置,属于产品的结构技术领域,用于制药机械设备。
背景技术
如图1、2所示,目前国内包衣机进排风装置一般采用后侧进风后侧排风、上侧进风上侧排风或单侧进风单侧排风。上侧进风时,进风管居中布置,并且进风口内没有设计进风导流机构。包衣机包衣的工作原理为:包衣滚筒4由电机驱动旋转,带动滚筒内的药片做连续复杂的翻转运动,同时包衣滚筒4内的喷枪对药片喷洒包衣液。经过加热的空气从进风筒5的进风口7进入包衣滚筒4,并通过排风筒1的排风口2把空气抽走,对片床3进行烘干。
对于大容量包衣机,由于包衣滚筒长度尺寸大,因此片床分布宽,现有的包衣机进排风装置的进风口相对较小,供风位置相对集中,导致不同片床区域风量分配不均,干燥速度差异大,影响药片包衣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正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而设计提供了一种包衣机进排风装置,其目的是解决大容量长滚筒包衣机片床比较宽时,现有进排风方式片床各区域风量分布不均的问题,达到对片床均匀烘干的效果。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实现的:
该种包衣机进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筒(1)和进风筒(5),排风筒(1)和进风筒(5)分别安装在包衣滚筒(4)的两侧,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进风筒(5)的进风口(7)开在进风筒(5)的顶部,位置相对于滚筒中间线(6)的前侧,进风口(7)与滚筒中间线(6)的距离L按以下公式确定,
L=KD
式中:D为包衣机滚筒的长度,K的取值范围为0.1~0.2;
该装置排风筒(1)的排风口(2)开在排风筒(1)的下部,位置相对于滚筒中间线(6)的后侧;
在进风筒(5)内、进风口(7)正下方安装两块进风导流叶片,分别为上叶片(8)和下叶片(14),上叶片(8)和下叶片(14)的初始位置垂直于包衣滚筒(4)的中心线(16),上叶片(8)的底部和下叶片(14)的顶部通过销轴(15)连接,上叶片(8)和下叶片(14)可分别绕销轴(15)转动。
本发明技术方案通过的进、排风采用前上侧进后下侧排方式,改善了进风在片床上的均匀性,另外,通过两块进风导流叶片的设置,可以实现进风量的分布调节,避免了不同包衣容量,需要设计不同包衣机进风箱的问题,并且结构简单,可靠,装拆方便。
附图说明
图1、2为现有包衣机的进排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装置进排风方式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装置两块进风导流叶片的位置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装置作进一步地详述:
一种包衣机进排风装置,包括排风筒1和进风筒5,排风筒1和进风筒5分别安装在包衣滚筒4的两侧,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进风筒5的进风口7开在进风筒5的顶部,位置相对于滚筒中间线6的前侧,进风口7相对于包衣滚筒4的滚筒中间线6有明显的前侧向布置,进风口7与滚筒中间线6的距离L按以下公式确定,
L=KD
式中:D为包衣机滚筒的长度,K的取值范围为0.1~0.2;
该装置排风筒1的排风口2开在排风筒1的下部,位置相对于滚筒中间线6的后侧;
在进风筒5内、进风口7正下方安装两块进风导流叶片,分别为上叶片8和下叶片14,上叶片8和下叶片14的初始安装位置垂直于包衣滚筒4的中心线16,在进风筒5的侧壁上安装支杆10,支杆10末端焊接有轴套13,轴套13与上叶片8和下叶片14通过销轴15相连,上叶片8和下叶片14可分别绕销轴15转动。在支杆10的上、下位置设置两个调节螺杆9,两个调节螺杆9的一端通过螺纹套12分别与上叶片8和下叶片14铰接,两个调节螺杆9的另一端穿过进风筒5的侧壁与调节螺母11连接。通过旋转调节螺母4,改变调节螺杆9螺纹段旋入螺纹套12长度,控制上叶片8和下叶片14的摆动角度。以此来实现对进风风量的调节分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装置的风量分布更均匀,不粘片,达到了对片床均匀烘干的目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未经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北京航空制造工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4384.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皮肤外伤外用药及其生产工艺
- 下一篇:矿井乏风流作为锅炉供风燃烧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