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筋正丝直螺纹连接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53145.9 | 申请日: | 2012-03-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76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雷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12 | 分类号: | E04G21/12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李晓兵;李玉盛 |
地址: | 40005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筋 正丝直 螺纹 连接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钢筋连接固定施工技术,具体为一种钢筋正丝直螺纹连接代替传统反丝直螺纹的连接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钢筋的连接主要采用钢筋直螺纹机械连接的方式,根据待接钢筋所在部位的情况,可以选用不同类型的套筒。在施工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有一端固定的钢筋,针对这种情况,传统的施工工艺方法是采用反丝进行钢筋的连接,但是,在实际施工中,对钢筋反丝进行剥肋时,需要对加工设备中的滚丝轮进行更换,更换时间根据工人熟练程度通常需用3~4个小时,这大大的降低了施工效率;并且现场在进行钢筋连接时,由于钢筋一端已被砼固定,钢筋的另一自由端由于受到钢筋弯钩和现场条件(模板及其余钢筋)的干扰,很难将连接部位的质量连接合格。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介绍一种连接后可靠性较好的钢筋正丝直螺纹连接工艺。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钢筋正丝直螺纹连接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第一钢筋条的一端经剥肋加工后形成正丝直螺纹;
2)将第二钢筋条的一端也经剥肋加工后形成正丝直螺纹;
3)将内壁设有螺纹的套筒的一端套在第一钢筋条的正丝直螺纹处,并向钢筋条的内侧旋进使得套筒的另一端与第一钢筋条平齐;
4)将第二钢筋条上正丝直螺纹的一端与第一钢筋条上正丝直螺纹的一端正对并抵紧,然后将套筒反向旋转使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钢筋条和第一钢筋条连接固定。
本发明的连接工艺采用正丝直螺纹的连接形式,这样工人在现场加工时操作更方便、快捷,不但降低了操作难度、提高了施工效率,还提高了钢筋连接后的结构强度,减少了钢筋被拉断的情况,提高了施工合格率。
针对第一钢筋条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一钢筋条上的正丝直螺纹长度与套筒长度相等。
针对第二钢筋条的进一步优化,所述第二钢筋条上的正丝直螺纹长度为套筒长度的1/2。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有以下显著效果:
1、连接后可靠性好:本发明采用正丝直螺纹的连接方式后,使得钢筋的抗拉强度更好,并具有高延展性及反复拉压性能,可靠性更好,合格率大幅度提升。
2、提高了工作效率:相对于传统反丝直螺纹施工连接工艺,本发明在加工时更换滚丝轮的次数更少,钢筋转动时的工作效率更高,也大大提高了工人的工作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采用本发明钢筋正丝直螺纹连接工艺连接后的钢筋结构图。
图中,1—第一钢筋条,2—第二钢筋条,3—套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钢筋正丝直螺纹连接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1)将第一钢筋条1的一端经剥肋加工后形成正丝直螺纹。
2)将第二钢筋条2的一端也经剥肋加工后形成正丝直螺纹。
3)将内壁设有螺纹的套筒3的一端套在第一钢筋条1的正丝直螺纹处,并向钢筋条的内侧旋进使得套筒3的另一端与第一钢筋条1平齐;这里所采用的套筒3为现有部件,在套筒3内壁上设置直螺纹,并与在第一钢筋条1和第二钢筋条2上加工的正丝直螺纹相匹配。
4)将第二钢筋条2上正丝直螺纹的一端与第一钢筋条1上正丝直螺纹的一端正对并抵紧,然后将套筒3反向旋转使其两端分别与第二钢筋条2和第一钢筋条1连接固定。
本发明中,第一钢筋条1和第二钢筋条2都是采用工地上现有的钢筋条,其中第一钢筋条1或第二钢筋条2通常为一端固定在混凝土砼内,另一端裸露在外,在第一钢筋条1上的正丝直螺纹长度与套筒3长度相等,第二钢筋条2上的正丝直螺纹长度为套筒3长度的1/2。这样当套筒3反向旋转时,套筒3的一半刚好能与第二钢筋条2连接,这样能够保证套筒3位于两根钢筋条的中间并在连接后具有较好的结构强度,受力也更均匀,不易脱落或断裂,提高了施工质量,还缩短了时间。
申请人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在试验现场进行了实践,并取得了如下效果:
1、质量效果:按照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规定,同一施工条件下,采用同一批材料的同等级、同型式、同规格接头,以500个为一验收批进行检验和验收,不足500个也为一验收批。每一批取3个试件作单向拉伸试验。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项目部专门对一端固定的钢筋连接接头进行了抽样送检,均能达到Ⅱ级接头标准。符合设计及规范要求,合格率为10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建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5314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环沟槽式强阻尼微孔液压阻尼器
- 下一篇:信息处理装置及信息处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