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5891.3 | 申请日: | 2012-02-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55519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8-21 |
发明(设计)人: | 瞿才新;王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D02G3/02 | 分类号: | D02G3/02;D02G3/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5 江苏省盐城市解放***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桑赛尔 纤维 纱线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由再生纤维基为原料纺制成的纱线及其制备方法,特别涉及一种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及其制备方法,属于纺织新材料领域。
背景技术
桑皮纤维属于韧皮纤维,具有优良的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和优异的抗菌抑菌效用,其纤维光泽良好、手感柔软、易于染色,是一种高附加值的纯天然绿色纤维。但桑皮中纤维素含量较低,致使其纤维较短,强力较低,导致桑皮纤维成纱性能较差,必须与其他常用的棉纤维等进行混纺,才能纺制成纱线,且纺制过程中落棉率较高,导致最终纺得的纱线中桑皮纤维含量极低。此外,纺得的纱线毛羽多,棉结多,强力低,只能用于低档次的产品,这样就失去了生产的意义。
目前国内外已有少量关于桑皮纱线的制备及其相关性能的研究的报道。中国专利申请号为201010178564.6的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桑皮纤维和粘胶基甲壳素纤维混纺纱线及其加工工艺,其主要制备方法是将桑皮纤维与粘胶基甲壳素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纺纱而制得,该方法制得的混纺纱线虽具有一定的透气透温和抗菌性能,但是纺制得的混纺纱中桑皮纤维含量较低,纺纱过程中桑皮的落棉率较高,制得的混纺纱线断裂强度较低,毛羽较多,棉结较大且多,且因纱线中桑皮含量导致纱线的抗菌、抑菌效果降低。题为“桑皮纤维/棉纤维混纺纱线拉伸性能的研究”的学术论文(《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报道了一种桑皮纤维/棉混纺纱线及其力学性能的研究,其主要制备方法是将桑皮纤维与棉纤维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纺纱而制得,该混纺纱线同样存在纱线中桑皮纤维含量较低,纺纱过程中桑皮的落棉率高等缺点,其力学性能研究同样表明该混纺纱的强力较低。
再生纤维除具有天然纤维本身固有的环保保健功能和透气透湿性等优点,还具有纤维长度长,强力高等特点,因此在纺制过程中,纤维的落棉率低,可纺性极好,且纱线成纱性能好,纺得的纱线毛羽少、强力高、条干均匀度好。目前国内外还未见有以桑赛尔纤维(再生纤维)为基本原料经过纯纺或与棉、粘胶、大豆和涤纶短纤等混纺纺制桑赛尔基纱线研究的报道。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提供一种价格低廉、抗菌抑菌,特别是具有纱线强度高、毛羽少、条干均匀度好等优点的桑赛尔基纱线,同时提供该桑赛尔基纱线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其特征在于,以桑赛尔纤维为基本原料,采用纯纺或混纺方法制成桑赛尔纤维基纱线。
所述的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赛尔纤维的平均长度为42.6mm,断裂强度大于8.10cN/dtex,断裂伸长率大于6.8%,细度为1.0~2.4dtex,回潮率大于10%。
所述的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纺方法,其中混纺原料为棉纤维、粘胶纤维、大豆纤维和涤纶短纤中的一种或多种。
所述的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具有优异的成纱性能和服用性能。纱线线密度9.8~28tex,条干CV值8~10%,断裂强度23.6~41.8cN/dtex,断裂伸长率9.4~14.6%,3mm以上的毛羽为80~10000根/10m,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率达75%以上。
所述的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其特征在于,制备方法采用如下制作流程:将桑赛尔纤维基分别经开清棉和梳棉工序,制成桑赛尔纤维基纤维条,再将桑赛尔纤维基纤维条在并条机上进过头并、二并和三并,再经过粗纱和细纱工序制成桑赛尔纤维基纱线。
所述的桑赛尔纤维基纱线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如下工艺参数:
(a)梳棉:锡林转速300~360rpm,刺辊转速700~800rpm,道夫转速15~20rpm,盖板转速115~130rpm,锡林-盖板隔距0.20~0.25mm。
(b)并条:头并定量15~20g/5m,牵伸倍数1.0~1.8,二并定量15~18g/5m,牵伸倍数1.2~1.5,三并定量15~18g/5m,牵伸倍数1.2~1.4,出条速度120~180m/min。
(c)粗纱:定量3.5~8.5g/10m,捻系数80~120,牵伸倍数1.2~1.5,罗拉隔距8~12mm×20~24mm,罗拉转速150~180rpm,锭速750~800rpm。
(d)细纱:罗拉隔距16~20mm×28~32mm,牵伸倍数1.2~1.5,钳口隔距2.8~3.4mm,捻系数350~450,锭速10000~12000rp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未经盐城纺织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89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仿真汽车电器电教板控制电路
- 下一篇:实验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