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掺混进入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5637.3 | 申请日: | 2012-02-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55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赵鹏;黄纯凯;田一梅;董琪;张宏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E03B1/02 | 分类号: | E03B1/02;C02F1/66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王丽 |
地址: | 300072 天***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海水 淡化 自来水 混进 市政 供水 管网 水质 稳定性 控制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技术领域。特别适用于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掺混进入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属于水资源短缺的国家,在沿海地区正在开拓多种新型水源来替代传统的地表水和地下水,例如引黄水、引江水、海水淡化水等。其中,除了传统地表水以外,海水是沿海城市选择替代水源的重要选择。因此,随着我国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海水淡化水的利用将成为许多城市尤其是沿海城市多水源综合利用的发展趋势。
我国目前给水管网多为铸铁管和钢管,耐腐蚀性较差。淡化水是软水,pH、碱度、硬度都很低,基本不具备缓冲能力,当海水淡化水进入给水管网后会破坏管道内的化学平衡,不可避免的对管道造成腐蚀,导致供水水质超标。世界上大规模利用海水淡化水的国家通常采用非金属管材输配淡化水,并对海水淡化水进行适当的后处理,调节淡化水的碱度、硬度等方式来提高水质的化学稳定性。
然而,由于在我国大规模更换管材成本太高以及投资和占地无法进行改造等方面因素的影响,我们急需一种新型多水源综合利用技术来缓解我国沿海地区的水资源短缺现状。因此,将淡化水作为另一种水源,与自来水掺混后输配不仅能够改善淡化水的水质稳定性,而且能够一定程度的缓解水资源紧张的现状,是我国沿海地区的未来发展的趋势。到目前为止,成功采用这种方式输配淡化水的例子很少。
由于自来水原水的来源和水质变化情况以及既有管网腐蚀程度较为复杂等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掺混进入市政供水管网运行过程中,保障市政管网水质安全的难度较大,缺乏有效的水质稳定性控制技术,成功应用于实际淡化水输配的例子很少。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掺混进入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方法,以解决上述难题,通过对淡化水与自来水按照适宜比例掺混,并在掺混前后分别对海水淡化水与掺混水投加烧碱进行适当的pH值调质,以此提高水质的化学稳定性,实现淡化水进入市政管网的安全稳定输配。
本发明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海水淡化水与自来水掺混进入市政供水管网水质稳定性控制技术,它由管网实验、水质模型的建立和实际生产运行三个部分组成,用于对海水淡化水和自来水的掺混管网水进行化学稳定性控制,以保障掺混后管网水的安全稳定输配。
其中,由
1,进行管网试验,确定掺混比及pH调质范围。
搭建小型试验管网来模拟实际管网,通过对比自来水和淡化水各掺混及pH值调质条件下铁及浊度的变化趋势,初步确定最佳掺混比及pH值调节范围。
2,建立水质模型
以实验管网试验数据为基础,来建立预测管网水质模型。
水质模型以铁的释放速率或浊度的变化速率为因变量,其余各项指标为自变量。
铁的释放速率计算公式如下:
式(1)中,v表示铁释放速率,mg/(m2·h);c表示管网水中铁的释放量,mg/L;R表示管段半径,m;t表示水的停留时间,h。
理论临界铁释放速率基于以下几点假设:①管网水处于停滞状态;②管网水质参数基本保持不变;③管网水中初始铁浓度为0mg/L;④释放出来的铁均匀分布在管网水中,不发生沉淀。在以上假设条件下,管网水中的铁增加量c由公式(2)得出,经过推导可得公式(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563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