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半纤维素基抗菌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40472.0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919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杜予民;吴述平;施晓文;张俐娜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N59/16 | 分类号: | A01N59/16;A01N43/16;A01P1/00;C09K15/20;C09K15/02;C08B37/08;C08B37/14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汪俊锋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纤维素 抗菌 抗氧化剂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半纤维素基抗菌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 属于绿色化学领域。
背景技术
半纤维素主要由木糖、阿拉伯糖、葡萄糖、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葡萄糖醛酸及半乳糖葡萄糖醛酸等糖类组成,其自然界的含量仅次于纤维素。据估计,全球植物每年产生的半纤维素有3×1010吨。然而由于半纤维素分子量低,多分枝性和不同的化学组成限制了半纤维素的应用,大量的半纤维素被废弃,因而开发半纤维素高附加值产品将显著改善生物质经济。
壳聚糖是从虾蟹壳中提取的甲壳素经脱乙酰基得到的天然聚多糖,壳寡糖是由壳聚糖降解而成的。目前研究发现壳寡糖具有提高免疫,抑制癌肿细胞生长,促进肝脾抗体形成,促进钙及矿物质的吸收,降血脂、降血压、降血糖、调节胆固醇,预防成人疾病等功能,可应用于医药、功能性食品等领域。但壳寡糖自身的抑菌效果并不明显。
壳寡糖结构中含有游离氨基,能够与还原糖发生非酶褐变反应,也称作Maillard反应。Maillard反应产物具有清除自由基、抑制脂质氧化及一定的抑菌作用等,从而能增强反应产物的抗菌和抗氧化作用。
锌对人体有重要的生理作用,它是人体200多种酶的组成部分,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组织再生,增强免疫力等。锌与半纤维素、壳寡糖等天然聚合物结合可作为膳食营养补充剂而应用于功能性食品工业。
常用食品添加剂往往只具备某一单一功能,如丁基羟基茴香醚(BHA),二丁基羟基甲苯(BHT)为食品加工中常用抗氧化剂,但并不表现抗菌性。常用防腐剂如山梨酸、安息香酸等其抗菌性能优异,然而抗氧化效果差。
针对以上问题,制备出基于天然多糖无毒无害、同时具备抗菌和抗氧化性能的食品添加剂具有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半纤维素基抗菌抗氧化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利用壳寡糖/锌复合物残余的氨基与半纤维素的还原末端发生美拉德(Maillard)反应,制备出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活性的生物材料。具体的制备方法如下:
(1) 将适量壳寡糖溶解于稀酸溶液中,配制成质量体积比为0.5~4%的溶液,在搅拌下加入与壳寡糖的氨基摩尔比为4~0.25:1的二价锌离子,然后调节pH值到4.5-6.0,持续搅拌3-4小时,得到壳寡糖锌络合物溶液;
(2) 向得到的壳寡糖锌络合物溶液加入醇或丙酮和醇的混合溶剂进行沉淀,然后分离、洗涤,将得到的壳寡糖锌复合物沉淀干燥,研磨即得到壳聚糖/锌复合物粉末;
(3) 将壳聚糖/锌复合物粉末溶解于稀酸溶液中,加入与壳聚糖/锌复合物的质量比为4:1的半纤维素,调节pH值到6.0-9.0,然后80-100℃反应2-5小时;在冰水浴中冷却后加入醇或醇和丙酮的混合溶剂沉淀反应产物,洗涤干燥得到半纤维素基抗菌抗氧化剂。
上述方法中,所用壳寡糖聚合度在2-20,所用壳寡糖的脱乙酰度为90%-95%。
所用的丙酮和醇的混合溶剂为丙酮和乙醇的混合溶剂,且丙酮:乙醇的体积比为3:1-1:3。
二价锌离子来自于水合硫酸锌、醋酸锌、氯化锌或硝酸锌。
溶解壳寡糖和壳聚糖/锌复合物粉末的稀酸可以为体积浓度为0.5~2%的稀醋酸溶液。
调节混合溶液的pH值是为了使半纤维素和壳寡糖能够充分溶解,并能够在一定的温度发生Maillard反应。
本发明方法使壳寡糖/锌复合物与半纤维素发生Maillard反应,反应的产物具有抗氧化、抗微生物活性,并增强了壳寡糖和金属锌的抗菌性,同时也降低了金属抗菌剂的毒性,可以作为新型抗菌杀菌剂、食品添加剂、抗菌药物等在食品、医药、纺织工业、日用品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实施例1制得半纤维素/壳寡糖/锌复合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复合物溶液浓度:10mg/mL)。
图2两种物质的还原能力比较:A-二丁基羟基甲苯;B-半纤维素基复合物。
图3 两种物质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比较:A-二丁基羟基甲苯;B-半纤维素基复合物。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4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噻唑衍生物及其制备方法与用途
- 下一篇:阻燃聚酰胺模塑材料及其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