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身杂交水稻及其选育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40276.3 | 申请日: | 2012-02-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79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章清杞;黄荣华;陈幼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农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A01H1/06 | 分类号: | A01H1/06;A01H1/02;A01H1/04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蔡学俊 |
地址: | 350002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身 杂交 水稻 及其 选育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具体涉及一种光身杂交水稻及其选育方法,属于水稻杂种优势利用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叶毛是植物叶片表皮组织的一种特有结构,植物叶毛的形态和机械特性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植物生理生态的许多方面。人们将栽培稻中叶片、茎杆、叶鞘、谷粒等整个水稻植株都是光滑无毛的类型称为“光身稻”,又名“光叶稻”、“光壳稻”。光身稻在手工收割和脱粒时能减少皮肤发痒和对皮肤的损伤,且光身稻在增加稻谷仓贮量、减少机械化收割和工厂加工带来的灰尘等方面也有重要价值。目前,光身稻品种在我国开始初步得到重视和推广应用。光身稻是改良我国水稻品种的宝贵种质资源,育种实践证明,多数光身稻品种具有茎秆粗壮、长粒形、无垩白、籽粒饱满、光合效率较高等特性,其品质较一般的品种和组合都好,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我国育种者通过传统的杂交育种方法育成了光身稻不育系光香A及其三系光身配套亲本(光香A、光香B、光R德87、光602、光R613 等),并育成有光身稻特性的光身杂交稻组合光香优德87、光香优602、光香优613 等光身稻组合。然而通过传统杂交回交手段将光身基因导入保持系、不育系和恢复系的方法不仅工作量大,而且育种年限长,育成生产上能用的光身杂交稻组合一般需要5-7年时间,耗时耗力,效益低下。遗传研究表明水稻光身性状是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可通过辐射诱变获得水稻光身突变体,本发明即是利用光身性状可诱变获得的特点,通过直接辐射诱变普通水稻品种的保持系和恢复系获得光身突变体继而可育成光身杂交水稻组合。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身杂交水稻及其高效选育方法,利用辐射诱变结合杂交育种方法,育成其它性状与原杂交稻组合一样,但带有光身性状的杂交稻组合。光身杂交稻手工收割和脱粒时能减少皮肤发痒和对皮肤的损伤,增加稻谷仓贮量、易于机械化收割和工厂加工,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该育种方法不仅简单,且育种年限短,育种效率高,效益好。
遗传研究表明水稻中的光身性状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可通过辐射诱变获得光身突变体继而育成光身水稻品种。光身突变体直接对分离世代(M2或F2)植株进行选择。通过直接辐射诱变目前大面积推广的优异三系不育系的保持系(B系)、两系不育系(S系)和恢复系(R系),获得其单隐性光身基因突变体(光B、光S和光R),光B系与对应A系杂交回交育成带有光身性状的不育系“光A”。“光B”、 “光A”与“光R” 可组配成光身三系杂交稻,“光S”也可与“光R”组配成光身两系杂交稻。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1) 直接用400-420Gy剂量的Co60γ-射线照射水份含量为16%的三系保持系(B系)、两系不育系(S系)、恢复系(R系)种子各550克。
2) 种子照射后放置14天播种(S系必须安排在可育期气候条件下抽穗),M1密植丛栽1.4万苗, M2种子于成熟期混收、干燥。
3) M2种子采取稀播,待M2长到五叶期时对其进行突变体筛选,筛选方法为:将白色或红色颜料以一定浓度(1-3%)溶于水,用喷雾器对M2稻苗进行喷雾,由于无突变M2稻苗为非光身,稻苗上的叶毛易于将小水珠吸附在叶片上,表现易于着色,光身性状突变的稻苗叶片光滑,不易着色。对不易着色稻苗再次用手抚摸鉴定,确定为光身性状突变的稻苗并将其移至空苗床稀植,其中S系的光身突变体需移入人工气候箱种植。
4) 在抽穗开花期对所有S系的光身突变体的农艺性状(株高、穗长、穗粒数和叶片长)和开花性状(开花时间、开花时长)进行考察,选农艺性状和开花性状与原S系相近且育性性状好(不育期不育彻底,可育期散粉好)的光身突变体繁殖种子即育成光身两系不育系(光S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农林大学,未经福建农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4027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