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8473.1 | 申请日: | 2012-02-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395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张景辉;刘朝辉;邵兆俊;李野;王文茜;杨伟;卢丹;西伟力;王旭东;毕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水务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0467 天津市中新***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式 污染 底泥管袋 脱水 治理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保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具体的说是一种采用环保疏浚结合土工管袋对污染底泥脱水减容治理的方法。
背景技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工业制造业获得了飞速发展,但是由此导致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某些工矿企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污水往往未经处理而直接排放到河道、水库中,导致底泥中的污染物严重超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国内用于污染底泥的处置技术主要有微生物修复、化学淋洗、高温热脱附等,但该类技术往往运行成本较高,治理过程中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而环保疏浚结合土工管袋对污染底泥脱水减容治理是一种新型技术,对此国内已有成功案例。但是,实施该技术的一个前提条件是要有一块大面积的管袋堆放场地,针对某些污染场所,如城市内河或周边河道,该类场所周边建筑物较多、用地紧张、可用堆场面积较小,普通的土工管袋脱水减容工艺难以实施。专利公开号为CN101693590B提出一种重金属污染淤泥处理的方法,通过环保疏浚加药剂再与土工管袋联合处理污染淤泥,该项技术不但能使污染淤泥高效脱水减容,且保证污染淤泥能固化稳定化;缺点为占用堆场面积大。专利公开号为CN100413795C提出城市水域淤泥的就地脱水方法,既通过疏浚设备将淤泥输送到管袋中,该方法设备投资少,脱水主要借助于袋壁压力和自重作用,但没有考虑到淤泥的絮凝调理以强化脱水效果,也未涉及将管袋中淤泥脱水后移动式运输问题,解决不了城市周边用地难题。实用新型专利CN201525797U公开了一种移动式污泥电渗脱水装置,通过机械挤压与电渗脱水技术结合方法处理污泥,虽然解决了移动式污泥运输问题和无需占用堆放场地,但污泥处理量小、脱水效果不好,直接导致经济成本高、能耗高、工艺复杂,并且该专利未涉及污染底泥的治理技术。上述专利技术仍存在诸多不足和缺点,目前急需一种方便灵活的可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将底泥进行环保疏浚、污染物控制以及底泥脱水减容、移动式运输相互结合在一起,不但保证底泥环保疏浚和高效脱水过程不产生二次污染,而且设备一次性投资少,工艺简单,无需占用场地面积,处理过程能耗低,可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涉及的治理措施为“环保疏浚+药剂+土工管袋脱水+底泥自然干化+移动式车体”,具体地说就是将土工管袋置于一个可移动式车体上,待底泥治理后运输至场外。该方法操作灵活,工程实施占地面积小,无二次环境污染、治理时间短,经济可行,处理处置后的底泥可实现资源化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底泥管袋脱水方法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既采用环保疏浚将污染底泥通过密闭管道输送到已放置在可移动车体上的土工管袋中,通过向疏浚管路中投加一定量的稳定固化剂及絮凝调理剂,使药剂与底泥在进入土工管袋前充分混合、反应,以实现污染底泥在土工管袋中最大程度的脱水效果及处理污染物的稳定性,最后将移动式车体上土工管袋脱水后的底泥移动到场外,实现底泥的资源化利用。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其特征在于针对河道或水库中受污染的底泥,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将其输送到密闭的管道混合器中,疏浚后底泥含水率约为90%以上;然后通过计量泵向2个不同的管道混合器中投加一定比例的稳定固化剂溶液和污泥絮凝剂调理溶液;使稳定固化剂和絮凝剂充分与底泥混合、反应后输送到1个或多个土工管袋中进行脱水减容,待土工管袋充填满后固结7~50天,处理后底泥的含水率低于55%。最后将移动式车体上固结后的管袋底泥运输到场外,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处理或底泥资源化利用。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通过疏浚船或泥浆泵将底泥输送到密闭管道混合器中;采用疏浚船为绞刀式环保疏浚。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采用的稳定固化剂溶液具有控制污染物功能,其投加量为1‰~50‰(以干基污泥计,重量比)。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采用的絮凝调理剂具有絮凝调理功能,包括阳离子聚丙烯酰胺、阴离子聚丙烯酰胺、聚合铝等中的一种,优选阳离子聚丙烯酰胺,其投加量为1‰~5‰(以干基污泥计,重量比)。
前述的一种移动式污染底泥管袋脱水减容治理方法,,采用的土工管袋由聚丙烯或聚乙烯类树脂为原料的单丝或裂膜丝或单丝-裂膜丝组合进行编织缝合而成。由此设计的土工管袋为宽2m,长3.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水务有限公司,未经天津生态城环保有限公司;天津生态城水务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847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曲线交叉开槽的木地板
- 下一篇:新型生活污水生态模块化中水回用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