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养殖池用旋流增氧池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37999.8 | 申请日: | 2012-02-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780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王普君;吴占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文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K63/04 | 分类号: | A01K63/04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8 | 代理人: | 李妙英 |
地址: | 214214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养殖 池用旋流增氧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鱼、虾、蟹养殖池的充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养殖池用旋流增氧池。
背景技术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人们的思想得到新的解放,从原来的常规养殖河蟹逐渐转化成科学养殖,科技养殖,从亩产20-30公斤逐渐增加到目前的70-80公斤,个体平均规格也有原来的80g-120g提高到了100g-140g,目前对于养殖池的充氧一般都只是单纯利用市面上的曝气设备对养殖池内局部地区进行充氧,容易造成水体有些地区充氧不足,造成河蟹等养殖物因缺氧而死亡,降低了养殖产量。另一种充氧方法为在较小的养殖池底部直接铺设曝气管道,进行曝气充氧,例如中国专利,专利号为200720108433.4,公开了一种梭子蟹养殖的底部增氧装置,有效解决了水中充氧不足、充氧不均匀的问题,但由于养殖池较小,养殖数量受到约束,只适合小型养殖池,使用范围有一定的局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应用范围广,曝气均匀细密,充氧效果良好的养殖池用旋流增氧池。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了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养殖池用旋流增氧池,包括矩形池体,池体包括池壁和池底,其特征在于池体的一池壁低于其他三块池壁形成出水口,与出水口池壁相对的池壁的近底部开有进水口,池底设置有曝气管网,所述曝气管网由均匀铺陈的曝气管道组成,曝气管道上间隔设置有曝气头。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出水口池壁高度低于其他池壁高度的1/2,通过此种设置使充氧过后的水更顺畅的进入养殖池内。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进水口设置为狭长条形开口,通过此种设置使鱼、虾,蟹等不易通过进水口进入旋流增氧池,有效防止曝气头不被养殖物损坏,延长设备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出水口处的池壁上设置有推流器,由于每年7月份或八月份,养殖池内水生植物比较茂盛,旋流增氧池池底曝气头曝气产生的旋流效果不足以提升水流,使含氧量丰富的水通过出水口进入养殖池内,通过此种设置,有效的将旋流增氧池内经过曝气增氧的水推入养殖池内进行内部循环。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改进,曝气头为球冠形膜式曝气头,通过采用现有技术的球冠形膜式曝气头大大提高了曝气效率,并且气泡均匀细密,使水中的含氧量有了显著提高。
为了更好的解释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以下详细介绍本发明的工作原理,通过将本发明一种养殖用旋流增氧池设置于养殖池内,养殖池内的水面高度略低于旋流增氧池进水口池壁高度,养殖池内的水通过进水口进入旋流增氧池内,通过池底的曝气管道进行底部曝气,由于采用底部曝气,产生的气泡小,密度高,上浮流速低,促进空气在旋流增氧池底部流通,增加水体的上下,左右对流,使水体溶氧和水温上下达到一致,并且使水体成为微流水,通过底部曝气管道的曝气产生旋流和左右对流,使含氧量高的水流出出水口,进入养殖池内,形成内循环。通过在旋流增氧池出水口设置推流器提高水体的流速,促进养殖池内水体的内部循环,从而使整个养殖池内水的含氧量增加并保持一致。
本发明通过在养殖池内设置旋流增氧池,通过旋流增氧池底部曝气管道的曝气增氧和旋流提升作用,大大提高了养殖池的含氧量,并且适用于任何养殖池,应用范围广,曝气均匀,充氧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俯视图。
图2为图1的A-A剖视图。
图3为图1的B-B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图3所示的一种养殖池用旋流增氧池,包括矩形池体1,池体1包括池壁2和池底3,池体1的一池壁低于其他三块池壁形成出水口4,与出水口4池壁相对的池壁的近底部开有进水口5,池底3设置有曝气管网6,所述曝气管网6由均匀铺陈的曝气管道7组成,曝气管道7上间隔设置有曝气头8,出水口4池壁高度低于其他池壁2高度的1/2,进水口5设置为狭长条形开口,出水口4池壁上设置有推流器9,曝气头8为球冠形膜式曝气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文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文峰环境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3799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孔壳聚糖支架的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因特网接入方法及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