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及其制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8728.6 | 申请日: | 2012-02-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9281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沈势业;孙东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F38/12 | 分类号: | H01F38/12;H01F41/00;F02P3/02 |
代理公司: | 苏州广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34 | 代理人: | 张利强 |
地址: | 2153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粉末 合金 分组 点火 线圈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汽车发动机上的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及粉末合金制造的磁心、磁片的装入线圈内部的装配方式。
背景技术
在汽车发动机点火系统中,点火线圈是一种为点燃发动机气缸内的空气和燃油混合物提供点火能量的执行部件。它是一种基于电磁感应原理的特殊脉冲升压器,它将8-16V的低电压按设定频率通断使之次级产生20-40KV的电压通过火花塞产生电火花。
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包括大壳体、安装于大壳体内的线圈组合体以及点火模块,线圈组合体包括初级线圈、套设于初级线圈外部的次级线圈、穿过初级线圈内部的磁芯、分别连接于磁芯两端的磁片、以及包裹在外围的导瓷套,将线圈组合体以及点火模块依次装入大壳体后采用普通环氧树脂一次性灌封。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输出电压能够达到前段输出电压,但是由于磁心、磁片的使用,对点火线圈的产品设计、装配工艺和产品的寿命具较大的影响。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资源利用率等方面的提高,因为磁心、磁片属于金属类,当其和现代技术普遍使用的环氧树脂(定义为环氧树脂A:固化后硬而脆、对金属的尖端放电和应力缓冲作用较差)直接接触会造成其缺点如下:
1. 磁心、磁片与环氧树脂A直接接触,由于金属的尖端放电和应力的原因会造成环氧树脂开裂。
2. 环氧树脂开裂,密封失效,造成产品的击穿、爬电等现象,使产品寿命时间短,甚至报废等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使用寿命较长的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及其制造方法。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它包括大壳体、安装于所述的大壳体内的线圈组合体以及点火模块,所述的线圈组合体包括初级线圈、套设于所述的初级线圈外部的次级线圈、套设于所述的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外部的小壳体,所述的小壳体与所述的初级线圈、次级线圈之间灌装有环氧树脂A,磁芯穿过所述的初级线圈内部后两端分别连接于表面覆盖有磁片罩的磁片,所述的线圈组合体与所述的大壳体之间灌装有环氧树脂B,所述的环氧树脂B的硬度小于所述的环氧树脂A的硬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小壳体、所述的磁片罩的表面呈圆滑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小壳体、所述的磁片罩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制造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a) 将初级线圈与次级线圈依次嵌套装入小壳体后,用环氧树脂A灌封密封可靠;
b) 将磁片装入磁片罩内,再分别连接于穿过线圈组合体的初级线圈内部的磁心两端以组成线圈组合体;
c) 将线圈组合体、点火模块依次装入大壳体后,用环氧树脂B补灌;其中,所述的环氧树脂B的硬度小于所述的环氧树脂A的硬度。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小壳体、所述的磁片罩的表面呈圆滑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的小壳体、所述的磁片罩均由塑料材料制成。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使得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由原来的磁心和磁片与现代化普遍使用的环氧树脂A直接接触,变成通过塑胶小壳体隔离,防止了环氧树脂开裂,使产品的寿命大大的提高;2、制作产品风险性低,工艺易于操作;3、提高产品的寿命、减小报废率。
附图说明
附图1为现有技术中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线圈组合体的立体拆分图;
附图2为现有技术中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线圈组合体的立体图;
附图3为现有技术中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装配壳体图;
附图4为现有技术中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灌封图;
附图5为根据本发明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小壳体装配图;
附图6为根据本发明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小壳体灌封图;
附图7为根据本发明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线圈组合体的立体拆分图;
附图8为根据本发明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线圈组合体的立体图;
附图9为根据本发明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装配壳体图;
附图10为根据本发明粉末合金分组式点火线圈的灌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进行详细阐述,以使本发明的优点和特征能更易于被本领域技术人员理解,从而对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做出更为清楚明确的界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昆山凯迪汽车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87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