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框胶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7040.6 | 申请日: | 2012-02-08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0913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罗楚俊;黄昱杰;蔡政旻;何学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上海波拓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4 | 代理人: | 杨波 |
地址: | 215021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胶结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框胶结构,且特别是有关于一种可提高贴合制程良率的框胶结构。
背景技术
在触控式显示装置的大气式贴合制程中,通常需要采用水胶搭配框胶将二基板贴合于一起。图1为现有的触控式显示装置在贴合制程中的剖面示意图。图2A为图1所示的显示面板,图2B为框胶涂布于图2A的显示面板上的示意图。请参阅图1、图2A与图2B,触控式显示装置100的贴合制程主要是先在显示面板110的框胶涂布区113内形成框胶130,接着分别将显示面板110及触控面板120放置于第一承载台102与第二承载台103上,并且将水胶140涂布在触控面板120上。之后,将第二承载台103翻转至于第一承载台102上方,以使触控面板120位于显示面板110上方,并使触控面板120上的水胶140对应至显示面板110的展胶区112。此时,触控面板12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夹有间隙G。
之后,将第二承载台103朝第一承载台102的方向移动,以使触控面板120压合于显示面板110上,并对水胶140进行固化制程,以通过水胶140将触控面板120与显示面板110相互贴合。由于框胶130的高度小于触控面板120与显示面板110之间在压合前的间隙G,因此若涂布的水胶140过多,在压合过程中水胶140会从框胶130上方溢出,且显示面板110与触控面板120之间的气体难以完全排出,容易形成气泡,而降低触控式显示装置100的生产良率。
另一方面,若水胶140涂布过少而未完全涂布于第一基板110的展胶区112内,亦会影响第一基板110与第二基板120之间的黏合效果。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框胶结构,以提高基板的贴合良率。
为达上述优点,本发明提出一种框胶结构,配置于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第一基板具有展胶区、框胶涂布区以及可溢胶区,其中框胶涂布区环绕展胶区,可溢胶区位于框胶涂布区的外侧。第二基板是覆盖于第一基板的框胶涂布区与展胶区上方。框胶结构位于第一基板的框胶涂布区内,并包括内框胶与外框胶,且内框胶与外框胶之间具有一第一导流通道,连通展胶区与可溢胶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胶包括第一阻挡条及至少一个外导流条,内框胶包括第二阻挡条及至少一个内导流条。第一阻挡条与第二阻挡条相对配置,外导流条连接至第一阻挡条,并大致垂直第一阻挡条而与内导流条相邻配置,且第一导流通道位于外导流条与内导流条之间。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内导流条包括本体部及弯折部,此弯折部是自本体部的一端延伸出,并绕过上述第二阻挡条的一端而弯折,并与第二阻挡条围成第二导流通道。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弯折部的高度小于本体部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胶更包括至少一条连接条,连接于上述第一阻挡条与上述的外导流条之间,而在第一阻挡条与外导流条之间形成倒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连接条条的高度小于上述的第一阻挡条及外导流条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胶包括两条阻挡条以及至少一条外导流条。这些阻挡条分别配置于框胶涂布区的相对两侧,且外导流条是连接于这些阻挡条之间,并与内框胶相邻配置。而且,上述的第一导流通道是位于外导流条与内框胶之间。此外导流条具有至少一个导流孔,而上述的展胶区是透过第一导流通道及此导流孔而连通至上述的可溢胶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外框胶更包括多个连接条,分别连接于各阻挡条与外导流条之间而形成至少一个倒角。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这些连接条的高度小于上述阻挡条及外导流条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内框胶的高度小于上述外框胶的高度。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框胶结构的材质包括多孔性材料,此多孔性材料内部具有多个孔洞,以供上述第一基板与第二基板之间的气体自上述展胶区内流出。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框胶结构具有彼此相对的第一贴合面与第二贴合面,其中第一贴合面接触于第一基板,而第二贴合面为非平整表面。
在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基板具有外引脚接合(out leading bond, OLB)区,而上述的可溢胶区即是位于外引脚接合区的上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友达光电(苏州)有限公司;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70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