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压缩机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26048.0 | 申请日: | 2012-02-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284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8 |
发明(设计)人: | 二上义幸;森本敬;作田淳;河野博之;今井悠介 | 申请(专利权)人: |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
主分类号: | F04C23/02 | 分类号: | F04C23/02;F04C29/04;F04C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尚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22 | 代理人: | 龙淳 |
地址: | 日本***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压缩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冷暖空调装置和冷藏库等冷却装置或热泵式供热水装置的压缩机。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用于空调装置和冷却装置等的压缩机通常在壳体(casing)内包括压缩机构部和驱动该压缩机构部的电动机部,起到用压缩机构部压缩从制冷循环返回的制冷剂气体并将其送入制冷循环的作用。通常,由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气体,通过暂时在电动机周围流动将冷却电动机部,之后从设置于壳体的排出配管送向制冷循环(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图6是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现有的压缩机的纵截面图。由压缩机构部2压缩的制冷剂气体,被从排出口18向压缩机构部2的上部排出。之后,制冷剂气体通过设置于框架7的外周的通路52,向位于压缩机构部2与电动机部3之间的电动机空间50的上部排出。一部分制冷剂气体,在冷却电动机部3后,由设置于排出空间40的排出配管21排出。另外,气体的制冷剂气体,在通过形成于电动机部3与壳体1的内壁之间的通路19,连通电动机部3的上部和下部的电动机空间50,冷却电动机部3之后,通过电动机部3的转子与定子的间隙,进入到电动机部3的上部的电动机空间50,从设置于排出空间40的排出配管21排出。
先行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44667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那样的现有结构中,由压缩机构部2压缩后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由于流过电动机部3,所以电动机部3被制冷剂气体加热,会引起电动机部3的效率降低。此外,高温的排出气体通过设置于框架7外周的通路52,在压缩机构部2的下部流过,所以压缩机构部2被加热,特别是从制冷循环返回的处于低温状态的制冷剂气体在经由吸入路径送入到压缩室的过程中受热。因此,具有在制冷剂气体实际被关在压缩室里面的时刻,制冷剂气体膨胀,引起循环量降低的问题。
于是,本发明是解决上述现有问题而研发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缩机,其电动机部不被制冷剂气体加热,此外能够抑制压缩机构部被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加热。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法
在内部为排出气氛的壳体内,分隔出设置有将被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导向壳体外部的排出配管的排出空间,和设置有电动机部的电动机空间。
根据该结构,被压缩机构部压缩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不通过电动机部地从排出配管排出到壳体外部,所以电动机部不会被制冷剂气体加热,从而实现电动机部的高效率化。此外,因压缩机构部被制冷剂气体加热所导致的吸入加热被抑制,所以能够实现容积效率高的压缩机。
发明的效果
本发明的压缩机能够实现电动机部的高效率化。此外,能够实现容积效率高的压缩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2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的压缩机构部的横截面图。
图3是本发明实施方式1中各部的温度测定结果的图。
图4是本发明实施方式2的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5是本发明实施方式3的压缩机的截面图。
图6是现有的压缩机的纵截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壳体
2 压缩机构部
3 电动机部
18 排出口
20 储油器
21 排出配管
40 排出空间
50 电动机空间
77 消音器
80 连通路
81 碰撞体
具体实施方式
第一本发明是一种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在内部为排出气氛的壳体内,具有压缩制冷剂气体的压缩机构部和驱动压缩机构部的电动机部,在壳体具有将被压缩机构部压缩的制冷剂气体导向壳体外部的排出配管,在壳体内形成:设置有排出配管的排出空间和设置有电动机部的电动机空间,其中排出空间与电动机空间被分隔开。由此,被压缩机构部压缩的高温高压制冷剂气体,不与电动机部接触地被排出到排出空间,之后通过设置于排出空间的排出配管排出到壳体外部,所以电动机部不会被制冷剂气体加热,能够抑制电动机部的效率降低。由此能够实现高效率的压缩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未经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260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