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8696.1 | 申请日: | 2012-01-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4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陈志宇;冯渝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5/00 | 分类号: | B21D35/00;B21D37/10 |
代理公司: | 重庆博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0212 | 代理人: | 伍伦辰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型 车前 立柱 蒙皮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微型车构件加工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微型车一般指是A型车中的A00级车,这种车轴距一般在2 米至2.2米之间(部分车型在此范围之外),发动机排量一般小于1升。
微型车前立柱,是指微型车驾驶室前方支撑驾驶室顶棚的支撑件,该支撑件由支撑柱和固定在支撑柱内侧的内蒙皮和外侧的外蒙皮几部分构成。
现有的一种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构件,其结构如图1所示,为两端略向后弯曲的整体呈板状的长条形(本说明书中详述构件时涉及方向的叙述时,以产品构件使用时实际安装状态为方位参考,比如构件的前侧边缘是指构件实际安装好后位于前方一侧的边缘处位置),其前侧边缘具有向外翻折的翻边1,翻边上半部分还具有向前凸起的支耳2,后侧边缘具有折叠后截面呈“z”字形的折边3,其内部从上到下依次设置有一个线孔4,一个用于喷涂的喷涂工艺圆孔5,两个用于固定拉手的拉手固定圆孔6,两个用于固定自身的卡接孔7,以及一个用于固定内饰件的方孔8;在后侧边缘的折边上还具有两个焊接定位孔9。
现有的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一般采用铁质的板料,经过拉延初步成型后再经过多次冲切加工得到。其加工时,需要采用垂直切边和旋转产品角度垂直切边等方式,加工时需要采用多次装夹和更换定位基准。这样就增加了工艺要求,延长了生产周期,增加了定位难度,这样就限制了产品的班产量。同时还需多次装夹,导致定位基准不一致而增加了废品率,难以保证批量生产。
故现有的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方法,存在工艺步骤复杂、生产周期长,合格率低等缺陷。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怎样提供一种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方法,使其精简了工艺步骤,提高了加工效率,同时提高了产品加工合格率。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中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微型车前立柱内蒙皮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拉延,即采用拉延模,将矩形的板型坯料加工成第一半成品构件,所述第一半成品构件中已在矩形的板型坯料的中部成型出两个相对称的构件的所有外形结构,两个构件的两端相对弯曲设置;b、采用一种切边模一次冲切加工出两个构件中的线孔、两拉手固定圆孔和位于上方的第一个卡接孔以及固定内饰件的方孔,同时切掉两个构件上端向上一侧的多余坯料,切掉两个构件下端向下一侧的多余坯料,切掉两个构件上半部分的外侧和下半部分的外侧的多余坯料,切掉两个构件上半部分的内侧和下半部分的内侧的多余坯料,得到第二半成品构件;c、采用一种切断模一次冲切加工出两个构件中的喷涂工艺圆孔、位于下方的第二个卡接孔以及后侧边缘的折边上的两个焊接定位孔,同时切掉两个构件上部、中部和下部外侧的剩余多余坯料,切掉两个构件上部、中部和下部内侧的剩余多余坯料,得到两个成品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未经重庆至信实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869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