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手动式出液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5002.9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0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桂仁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叶夏英 |
主分类号: | B65D47/06 | 分类号: | B65D47/06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胡志萍;陈洪娜 |
地址: | 315400 浙江省余姚市肖东工业***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手动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手动式出液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很多饮料瓶或水杯上的瓶盖都是普通的旋钮式结构,当我们喝饮料或水时,通常就需要将瓶盖拧开并取下,如果喝不完,就要再将瓶盖拧上,由于这种瓶盖的体积一般较小,拧下的瓶盖既不方便存放,容易弄丢,而且用这种方式喝饮料很容易将饮料洒到身上,给消费者造成不便。为了方便饮用,很多人喜欢在打开的饮料瓶口内放置吸管,通过吸管将饮料吸上来,但是,吸管的质量一般较轻,很容易浮起来,而且,吸管放入瓶口后,吸管与瓶口之间还是有较大的间隙,瓶体内的饮料仍然容易洒出来。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现有技术中有如专利号为ZL200620004817.7的中国实用新型《一种饮料瓶用的吸管瓶盖》公开了一种饮料瓶用的吸管瓶盖,它包括一个与瓶口连接的瓶盖,瓶盖上面设有与其连为一体的上吸管,上吸管口是密封的,其上设有可以撕开吸管口密封的拉环,瓶盖下面设有与其为一体的下吸管,该吸管的一端伸到瓶底上部,下吸管的孔道与瓶盖孔及上吸管的孔道相通,瓶盖上面设有保护上吸管的上盖。该专利将吸管和瓶盖设计为一体,饮用时,只需打开上盖,用拉环撕开吸管口上的密封,即可饮用,但是,如果要将瓶体再次密封,则需要用吸管口塞重新塞住吸管口,由于每次使用都要取下吸管口塞,操作不方便,而且吸管口塞较小,密封性欠佳,也容易丢失,因此,还有待于做进一步的改进。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的手动式出液装置。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动式出液装置,包括有能与瓶口连接的盖本体,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与所述盖本体相连的上盖,所述上盖连接有吸嘴,所述盖本体沿轴向开设有第一通孔,所述上盖沿轴向开设有能和所述第一通孔相对齐的盲孔,所述第一通孔和盲孔内穿设有软管,所述软管的一端与所述吸嘴相连通,该软管的另一端与能插入瓶体的吸管相连,并且,所述上盖和盖本体之间还设置有能控制所述软管导通或闭合的开关装置。
为了方便操作并有效防止瓶内的液体洒出,作为优选,所述上盖具有相对而设的两侧面,每一侧面上设置有一台阶面;所述的开关装置包括有两个分别设置在所述上盖的对应侧面上的夹板,每一所述夹板包括有可供手指按压的揿压部和紧抵所述软管的夹持部,所述揿压部的内侧面上设置有能与相应侧面上的所述台阶面相抵的卡部,所述夹持部位于所述揿压部的底部并与该揿压部一体成型,所述夹持部的内侧形成有外凸的凸块,所述凸块的顶面与所述上盖的底面相抵,所述夹持部的外侧形成有凹槽,所述开关装置还包括有卡设于两个所述夹板的夹持部凹槽内的弹性卡圈,并且,所述弹性卡圈具有使得两个夹板的夹持部凸块之间始终紧靠并挤压所述软管的趋势。于是,两个夹板在弹性卡圈的作用下,使得两个夹持部能够始终紧抵,软管处于关闭状态,保证瓶体内的液体不会洒出;当手指同时按压两个夹板的揿压部时,此时,两个夹持部之间分开,被夹持在两个夹持部之间的软管处于导通状态,瓶体内的液体可以被吸出来。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弹性卡圈优选为O形圈,并且,为了增大弹性力,两个所述夹板的凹槽内设置有两个所述的弹性卡圈。
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的顶部还设置有一能防止两个所述夹持部的凸块紧抵于一起的锁片,所述锁片与所述夹板的夹持部底面相抵,并且,该锁片具有可供所述软管穿过的开孔。锁片的作用能够增大两个夹板的夹持部之间间隙距离,特别是在产品刚出厂还未使用前,能够防止夹持部之间靠太紧,从而避免将软管挤压变形或粘贴到一起。
为了方便锁片的安装和拆卸,作为优选,所述的锁片呈U形,并且,该锁片的U形开口大小和所述软管的直径大小相适配。于是,由于锁片为U形结构,使用时可以直接将锁片从盖本体和夹板之间拔出,操作十分方便。
为了保证盖本体和上盖之间的连接定位,作为优选,所述盖本体的顶部设置有两相对而设的竖直插片,所述上盖的底部在对应每一所述插片的位置开设有能供该插片插入的插槽。
为了保证软管的可靠定位和连接,作为优选,所述上盖的盲孔内还固定插设有一内塞,所述软管的一端套设在所述内塞之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叶夏英,未经叶夏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50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悬臂取料机的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高强度钢液压支架构件的焊接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