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4527.0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2965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洪枫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华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L15/28 | 分类号: | A61L15/28;A61L15/44;A61L27/60;A61K8/02;A61K8/73;C12P19/04;C12N1/20;A61Q19/00;C12R1/02;C12R1/01;C12R1/41;C12R1/38;C12R1/025;C1 |
代理公司: | 上海泰能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33 | 代理人: | 黄志达;谢文凯 |
地址: | 20162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在线 培养 制备 纳米 纤维素 抗菌 复合材料 方法 | ||
1.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包括:
(1)将活化过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接入液体培养基扩培,于20-30℃下以100-250r/min动态培养或者静置培养12~48h;将液体培养基转移至含有骨架材料模具的生物反应器中培养0.5-20天,向液体培养基中添加抗菌材料,在生物反应器中继续培养0.5-20天后即得未纯化的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
(2)将上述细菌纤维素膜从骨架上剥离后或者直接将该复合材料浸泡于0.5~2wt%的NaOH溶液中,于70-100℃水浴处理30-120min,洗涤至中性,即得纯化的纳米抗菌细菌纤维素膜或其复合材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在含有骨架材料模具的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条件为于20-32℃下静置培养或者以3-200rpm动态培养。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骨架材料为高分子聚合物、纤维素、纤维素衍生物、多糖类、琼脂、海藻酸类、透明质酸、甲壳素、涤纶、丙纶、蛋白质、多肽、明胶、胶原、真丝、硅胶、橡胶、木材、淀粉、尼龙、奥纶、聚乙烯、聚乙烯醇、聚乙烯乙醇、特氟纶、聚四氟乙烯、塑料、聚丙烯酰胺、纱布、棉布、纸张、羊毛、壳聚糖、壳聚糖衍生物、聚谷氨酸、二氧化硅、玻璃、陶瓷、紫砂、金属盐、金属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骨架材料为膜状或者带网眼的材料,网眼孔径为0.05mm-10mm,孔的形状是圆形、方形、三角形、椭圆形、心形、菱形或五角星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为醋酸菌属、葡萄糖酸杆菌属、葡糖酸醋杆菌属、葡萄糖氧化杆菌、根瘤菌属、八叠球菌属、假单胞菌属、无色杆菌属、产碱菌属、气杆菌属、固氮菌属、土壤杆菌属、洋葱假单胞菌、空肠弯曲菌、木醋杆菌或红茶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的液体培养基为液体种子培养基或液体发酵培养基。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菌纤维素生产菌株中除红茶菌以外的菌种按2~3接种环的接种量接入液体种子培养基;红茶菌按接入1-10片直径0.5cm圆片菌膜的接种量接入液体种子培养基;
或者除红茶菌以外的菌种按2~3接种环的接种量接入液体种子培养基制备种子液,然后按体积百分比3%~20%的接种量转接到液体发酵培养基;红茶菌按接入1-10片直径0.5cm圆片菌膜的接种量接入液体种子培养基制备种子液,然后按1~10片直径0.5-1cm圆片菌膜的接种量转接到液体发酵培养基。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除红茶菌以外的菌种液体种子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的组分均为:
每1L水中,甘露醇、葡萄糖、麦芽糖、蔗糖或果糖20-200g、蛋白胨或胰蛋白胨3g、酵母浸膏5g,pH3.0-7.5;
或每1L水中,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或果糖20-200g,酵母浸膏5g,蛋白胨或胰蛋白胨5g,柠檬酸1.15g,Na2HPO42.7g,pH3.0-7.5。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在线培养制备纳米纤维素抗菌复合材料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茶菌液体种子培养基和液体发酵培养基,其组成均为:
每1L水中,绿茶或者红茶1-10g,葡萄糖、蔗糖或者果糖10~200g,蛋白胨或者胰蛋白胨3g、酵母浸膏5g,pH3.0-7.5;
或将葡萄糖、蔗糖或果糖、绿茶或红茶、以及水配成培养基,其中糖、茶、水的质量比为5∶0.1-0.4∶100-200,pH3.0-7.5;
或每1L水中,甘露醇、葡萄糖、蔗糖或果糖20-200g,蛋白胨或胰蛋白胨3g,酵母浸膏5g,pH3.0-7.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大学,未经东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527.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花纹面的形成方法
- 下一篇:基于模式识别的白色家电工作状态监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