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的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14397.0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1742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01 |
发明(设计)人: | 姚英娟;华红霞;徐雪亮;杨长举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07C331/22 | 分类号: | C07C331/22;A01N47/46;A01N25/02;A01P7/04;A01P13/00;A01P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30000 江西***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防治 稻飞虱 辣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无公害植物源杀虫剂——辣根素防治稻飞虱,具体涉及辣根素乳油及辣根素毒土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褐飞虱和白背飞虱是亚洲稻区一种远距离迁飞性的害虫,也是我国水稻主产区水稻上的重要害虫,20世纪60年代起,褐飞虱在亚洲许多国家爆发成灾,成为这些国家水稻首要害虫。我国自70年代以来,褐飞虱发生和危害日趋严重,其特点一是发生面积和危害范围进一步扩大,80年代发生和危害面积上升到2亿亩左右,1991年特大发生,发生和危害面积超过3.4亿亩,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60%,不仅全国主要稻区发生,严重危害,而且还扩展到过去很少发生的华北、东北和西北稻区;二是爆发频率明显增加。60年代以前,褐飞虱仅在局部稻区发生危害,一般5~10年爆发一次,70年代一般5年爆发一次,1980~1993年13年中有9年爆发成灾,其爆发频率分别为10%~20%,50%和70%;三是危害程度显著加重。1991年褐飞虱在全国范围内大爆发,直接经济损失高达50亿人民币。近20年来褐飞虱的种群数量和危害程度虽然有所下降,但是仍然是我国水稻主产区的三大害虫之一,是药剂防治的主攻对象。
我国化学杀虫剂防治褐飞虱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先后推广的杀虫剂有有机氯、有机磷杀虫剂及其复配制剂、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等。90年代非杀生性杀虫剂噻嗪酮(扑虱灵)防治褐飞虱大面积推广应用,使我国褐飞虱的化学防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其后开发的新型超高效氯化烟碱类杀虫剂-吡虫啉,对合肥市速效、特效、用量少,迅速成为防治褐飞虱的当家农药品种。但由于大规模、长期、连续使用,褐飞虱对吡虫啉产生了明显的抗药性,使吡虫啉的防治效果急剧下降,继续寻找新的替代农药品种。
随着可持续农业理论的提出以及人们对食品安全、环境安全的高度关注,植物源杀虫剂在害虫防治中的研究及应用,日益受到科学家的广泛重视,利用杀虫植物及其次生代谢产物开发环境相容性好的植物源农药已成为当今杀 虫剂研究的热点、重点之一。植物次生代谢产物是植物长期与害虫协同进化过程中抵御昆虫取食行为而产生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以经过加工成为植物源杀虫剂。植物源杀虫剂对害虫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对天敌杀伤力小,在环境中易降解,害虫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众多优点,符合可持续植保策略对农药性能的要求。
辣根素是指从辣根Armoracia lapathifolia等十字花科植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类次生代谢产物,在化学结构上都含有-N=C=S活性基团的化合物,其中,有效杀虫成分烯丙基异硫氰酸酯含量最高。以往国内外对辣根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医学研究方面,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辣根素还对农田杂草、土壤中的农业病原菌、仓库害虫、线虫等农业有害生物具有很好的触杀和熏蒸活性。椐文献报导,辣根素防治的农业有害生物包括臭甘菊、绿穗苋、稗草、野燕麦、野苋菜等杂草;玉米象、杂拟谷盗、谷蠹、赤拟谷稻和书虱等仓储害虫;黄瓜根结线虫病、花生根结线虫病等土传线虫病;小麦根疾病、豌豆根疾病等土传真菌病害。但辣根素乳油制备及用于防治水稻稻飞虱至今未见报导。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新型防治稻飞虱的植物源杀虫剂,包括辣根素乳油及毒土的制备及使用方法。
用于防治稻飞虱的辣根素杀虫剂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含有辣根素植粉碎,加入到萃取釜中,开动CO2加压器,进行CO2循环法连续萃取,分离釜I压力8--10MPa,分离釜I温度40--60℃,分离釜II压力5.6~6.0MPa,分离II釜温度30--50℃,CO2流量为1.0-2.0kg/h,萃取温度30-55℃,压力20-30MPa,萃取时间50-60min的条件下进行萃取得到辣根素;
(2)辣根素乳油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在20--25℃条件下原料配方按照体积计数取:辣根素20-50份、乳化剂5-15份、溶剂40-70份,混合搅拌10-30分钟,即可得到20%--50%辣根素乳油杀虫剂;
(3)辣根素毒土杀虫剂的制备方法:
在20--25℃密闭条件下,按照每亩500~800mL辣根素及10--20Kg过筛细土的用量,采用逐步扩大法将二者充分拌匀制成毒土杀虫剂;
在本发明中,所述的乳化剂为4103,溶剂为乙酸乙酯。
本发明辣根素乳油或毒土防治稻飞虱施药适期为2~3龄若虫期。
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未经江西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华中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439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