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触控输入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2921.0 | 申请日: | 2012-01-1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6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杨坤;杨蒙;徐佳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1 | 分类号: | G06F3/041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163 江苏省苏州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入 设备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触控输入设备,尤其是指同时具有触控区和按键区的触控输入设备。
背景技术
近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领域中的输入设备已越来越多样化,从传统的按键式结构到目前流行的全触控式结构,无论何种输入方式,用户都能够较为便捷的完成输入动作。但是,由于传统的按键结构其使用寿命有限,所以从成本上考虑略有缺点;而对于现阶段大力发展的全触控式输入设备而言,虽然用户通过手指轻轻触碰就可以实现和按键一样的输入功能,但是对于手指较大的用户而言,若在输入设备尺寸相对较小的情况下,不容易精确的确定点击的位置。因此如果能够将按键式和触控式相结合的方式来输入的话,就可以给用户带来更多的便捷。
现阶段,对于同时具有触控区和按键区的触控输入设备而言,由于所述触控区和按键区均包括扫描线和补偿线,所谓补偿线是指:对于位于触控区或者按键区特殊区域如边界处区域的扫描线而言,其周围的电容环境可能与其它扫描线的电容环境不完全相同,为了保证精确的判断触碰点的位置,设计工程师需要对特殊区域的扫描线进行处理,即加入补偿线。对于补偿线而言,其对特殊区域的扫描线起参考作用,其结果不参与运算,主要对电容环境起匹配的作用。因此,目前为了实现按键区与触控区的结合,上述两个区域上每条补偿线均各自连接到芯片的相应引脚上,因为补偿线的条数通常与触控区域上扫描线的排列及按键区域上按键的个数相关,所以通常需要芯片上的引脚个数也较多。再者,如果上述两个区域由于电容的不均匀影响用户操作时的灵敏度,就需要分别调整对应的补偿线以达到调整各个区域的目的,如此以来,难免浪费调试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为了解决上述出现的缺点,因此需要为广大用户提供一种新的触控输入设备来解决以上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际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可节约触控芯片上有效空间的触控输入设备。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输入设备,包括触控区和按键区,所述触控区和按键区均包括若干条扫描线和补偿线,且其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的相应引脚上,所述触控区和按键区上的补偿线相互导通且连接到所述触控芯片的一个相应引脚上。
本发明所述的触控输入设备,将所述触控区和按键区上的补偿线导通后连接到芯片上的一根相应引脚上,所以不但有效节约了芯片上的有效空间,而且节约了工程师调整其灵敏度的时间和精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发明所述触控输入设备的连接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请参考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触控输入设备1,包括触控区11和按键区12,所述触控区11和按键区12均包括若干条扫描线和补偿线,且其分别连接到触控芯片2的相应引脚上。
所述触控区11上设有两个方向上的扫描线,分别是X方向和Y方向,其中X方向上的扫描线依次连接到触控芯片2的相应引脚上,即扫描线X1、X2...Xn依次顺序连接到触控芯片2的相应各个引脚上;Y方向上的扫描线也依次连接到所述触控芯片2的相对应引脚上,即扫描线Y1、Y2...Yn依次顺序连接到触控芯片2的相应各个引脚上。所述触控区11的X方向上紧靠第一根扫描线X1以及紧靠最后一根扫描线Xn处均设有补偿线Dx1和Dx2,即在第一根扫描线X1的外围处设置补偿线Dx1;在最后一根扫描线Xn的外围处设置补偿线Dx2;同理,在所述Y方向上紧靠第一根扫描线Y1以及紧靠最后一根扫描线Yn上也设有补偿线Dy1和Dy2,即在第一根扫描线Y1的外围处设置补偿线Dy1;在最后一根扫描线Yn的外围处设置补偿线Dy2,经过上述设定,也就是在两个方向之间即X方向上的最后一根扫描线Xn和Y方向上的第一根扫描线Y1之间也存在两条补偿线Dx2和Dy1;然后将上述触控区11上所有的补偿线Dx1和Dx2以及Dy1和Dy2相互导通且连接到所述触控芯片2的一根相应引脚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瀚瑞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292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