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的无接触式清洗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10672.1 | 申请日: | 2012-0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2767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永安;尹周平;布宁斌;邓辉旭;刘慧敏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中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8B6/00 | 分类号: | B08B6/00 |
代理公司: | 华中科技大学专利中心 42201 | 代理人: | 李佑宏 |
地址: | 430074 湖北***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高压 静电 接触 清洗 装置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清洗技术领域,具体涉及基于高压静电的无接触式清洗方法与装置。
背景技术
在各种工业应用与实验研究中,需要使用到各种油液、溶液、试剂等,因此会产生各种油污、残液和表面浮层污染等。这些污染以及残余物对于装置都会产生影响,如引起物质变性、工艺破坏等,并最终影响产品质量或研究效果。因此,需要对仪器设备进行适时清洗。
现有的清洗方法包括机械摩擦清洗、化学腐蚀清洗、液体固体强力冲击清洗、高频超声清洗、激光清洗、紫外光清洗等。其中机械摩擦清洗、化学腐蚀清洗、液体固体强力冲击清洗、高频超声清洗(CN200710123603.0,CN201010624388.4)属于接触式清洗,清洗效果显著并是现在最主要的清洗手段;激光清洗(CN200810134880.6)、紫外光清洗(CN200610126514.7)为无接触式清洗,利用污染物对光能的吸收从而达到清洗的目的。对于接触清洗,其成本低,但对精密仪器和软性表面清洗时,会损坏物体表面;对于分接触式清洗,其成本高,对被清洗污物有特殊要求,适用范围有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的无接触式清洗装置,能够对金属表面上的液态或半液态污染物,或者湿润后的杂质、尘埃等进行无接触清洗。
为实现该发明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高压静电的无接触式清洗装置,用于对待清洗的金属板表面的污染液进行清洗,其包括:
高压电源,用以产生脉冲电压;
电极板,与所述待清洗的金属板分别连接到高压电源的两极,以形成电场,且该电极板面对污染液的一面上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尖端凸起;
收集板,紧贴着电极板尖端设置在电极板与所述待清洁的金属板之间,用以收集污染液;
金属板表面的污染液在所述电场作用下形成射流,并通过所述尖端凸起导引,射到所述收集板上,完成污染液的收集。
本发明所述的收集板为介电常数较小的绝缘体。
高压电源发生器可以产生脉冲电压,电压范围值在1-40kV。
电极板上附有若干阵列的尖端凸起,可使电场在该处集中,成为液体污染物射流时的导引。
收集板为介电常数较小的绝缘体,紧贴在电极板尖端上方,并可方便拆卸以便及时清洗。
当金属表面上的污染物为非液态时,需要对其进行预湿润处理,使其形成液态层。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金属板表面清洗的方法,通过收集金属板表面的污染液,实现对金属板表面的清洗,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1)将金属板和一电极板分别连接到高压电源的负极和正极,使两板之间形成电场,其中,该金属板待清洗表面面向所述电极板,该电极板在面向金属板的表面上设置有阵列布置的多个尖端凸起;
(2)在金属板和电极板之间设置收集板,且该收集板紧贴于电极板尖端凸起;
(3)开启电源,在金属板和电极板之间施加脉冲电压,金属板表面的污染液在所述电场作用下形成射流,并通过所述尖端凸起导引射到所述收集板上,完成污染液的收集。
当金属表面上的污染物为非液态时,需要对其进行预湿润处理,使其形成液态薄层。
两电极板间施加脉冲电压,在脉冲电压的峰值处将触发射流,在脉冲电压的最小值处将维持射流,从而将污染物吸入收集板。
本方法中可以多次重复上述清洗步骤,直至清洗干净。
与现有的接触式清洗方法相比,该清洗方法可对污染表面进行无接触清洗。与激光清洗、紫外光清洗等无接触式清洗方法相比,该方法成本低,设备简单,不会对物体表面产生损伤。此外,该清洗方法还具有以下优点:可对大型不易拆装设备进行局部清洗;可对微小结构进行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该清洗装置的总结构图。
图2是该清洗装置的清洗原理示意图。
图3是该清洗装置的施加电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说明。
本发明的装置主要由高压电源、金属电极板11、绝缘收集板13等组成,金属电极板11与污染金属表面2间通过导线连接到高压电源两极上,在两极板之间形成电场。
金属电极板11上附有多个尖端12,两金属板被连接在高压电源两极上,其中一金属板上有尖端,可视为清洗装置的电极板11;另一金属板上有液体薄层22,可视为污染金属表面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中科技大学,未经华中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1067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壶瓶碎米荠在修复土壤重金属镉污染中的应用
- 下一篇:一种碳纤维钓鱼竿涂装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