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短枝型红富士苹果树的栽培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210007780.3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21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明 |
主分类号: | A01G17/00 | 分类号: | 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743400 甘肃省平凉***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短枝型红 富士 苹果树 栽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果树栽培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短枝型红富士苹果树的栽培方法。
背景技术
红富士是从普通富士的芽(枝)变中选育出的着色系富士的统称。富士苹果是日本农林水产省果树试验场盛冈分场于1939年以国光为母本,元帅为父本进行杂交,历经20余年,选育出的苹果优良品种,具有晚熟、质优、味美、耐贮等优点,于1962年正式命名,是世界上最著名的晚熟苹果品种之一。富士果实虽有风味好、晚熟、耐贮等优点,但也存在着果实着色差的缺点。为此,日本各地又从富士当中选出了许多着色好的富士芽变,统称为红富士。
甘肃省静宁县是国家林业局命名的“中国苹果之乡”和“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2006年8月,以红富士、秦冠为代表的“静宁苹果”被国家质检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尤其是红富士苹果,自上世纪80年代引入静宁县栽培以来,以其优良的品种,赢得了主导地位,目前占全县苹果面积的75%以上,对红富士苹果优良品种的引进、选育成为主攻课题。经过选育,一种短枝型红富士苹果树结的品种果个大,果型高桩,色泽鲜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极耐贮运,经过多点区试验,其苹果优质、丰产性状表现稳定,抗逆性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从红富士苹果树枝中选育的短枝型红富士苹果树种。该树种结的红富士苹果为早果,具有优质、丰产、耐贮运的优良特点。其单果重可达245g,果肉白色、致密、肉质脆、汁液多、果皮厚,可溶性固形物15.8%-16.2%,果型指数0.9,硬度8.3kg/cm2以上,果实极耐贮藏,在常温下可贮藏120d左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栽培步骤如下:
一、短枝型变异枝条选育试验
1、短枝型变异枝条选择:在多个苹果园中选育单株的红富士枝条,该枝条主枝健壮、紧凑,其它枝条量大、松散。结苹果在20个以上,果个大,果型高桩,端正,着色早,色泽为玫瑰红色,可将该变异枝条初选为短枝型变异枝条。
2、短枝型变异枝条试验:在多个苹果园中选择红富士、黄元帅、新红星进行高接对比试验;
3、短枝型变异枝条培育:经过3年的观察、对比、试验,选育出挂果早,各枝条健壮、紧凑、叶色深绿肥厚、果实上色快、色泽鲜红色,其性状表现稳定的枝条,确定为短枝型红富士苹果树种进行扩大栽培。
二、短枝型树种的栽培方法
1、栽培地点选择:选择有灌溉条件,土壤肥沃的地区进行栽培,栽培密度以2-3×4米为宜,采用纺锤形或细长纺锤形整枝。
2、施肥灌溉管理:幼树每年在前期追施尿素:0.5-1kg、过磷酸钙:1-1.5kg;结果树每100kg果子全年施入纯N、P、K比例分别为1∶1.2∶1kg,基肥在前一年秋季或当年施入有机肥每亩3000-5000kg为宜。追肥可分花前、花后、幼果膨大期,采前1个月施入,分别以年量的1/5左右。灌水视土壤墒情适时灌水。
3、疏花疏果管理:分别在花序分离期疏除弱花序,每15-20cm留一花序。盛花期疏除边花,留中心花,座果后疏除小果,20cm大小留1个,端正下垂果,初花期喷果型剂以提高果形指数。
4、修剪定枝管理:第一年于1米处定主干枝;第二年春对发出的枝条选留3-5芽进行重短截,促发长条作为主枝培养;第三年春对长度达到1米以上的主枝全部拉成80-90°,中央干枝剪去1/4-1/5,并在其上每20cm处,选不同方位刻芽培养主枝;第四年树高达到3米左右成形,第一层主枝开始挂果;第五年可达到全树平均株产20kg,亩产1250-1500kg。夏季修剪抹除竞争枝,背上枝,短发斜生枝,促发短果枝;冬季修剪以疏枝为主,调整树体结构,保持合理枝量。
5、病虫防治管理:枝条萌芽前一周,用3-5度石硫合剂除越冬病虫,降低病虫指数;花后一周内以2.0%齐螨素5000倍+500倍多抗霉素+补钙剂,防治红蜘蛛、白粉病等;幼果膨大期以2.0%齐螨素5000倍+10%蚍虫啉3000倍+大生M15800倍+补钙剂防治红蜘蛛、蚜虫、斑点落叶病、水心病等;7月中、下旬以2.5%齐螨素5000倍+早基托布津1000倍防治红蜘蛛、斑点落叶病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明,未经李建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78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LAN电缆
- 下一篇:自行车底架组件和自行车左曲柄臂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