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牙设备快速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7084.2 | 申请日: | 2012-0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20900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7-17 |
发明(设计)人: | 杨杰;傅启洪;朱渊;范勇;魏攀;赵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5/00 | 分类号: | H04B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健;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牙 设备 快速 配对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通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牙设备快速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设备。
背景技术
近场通讯(Near Field Communication,简称NFC)是一种适合于手持式移动设备的近距离无线通讯技术,结合了RFID读卡器和智能卡的功能特点。NFC的通讯距离通常是0-10厘米,是一种非常安全的通信范围。在该距离范围内,可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两台设备间的数据传输。NFC技术具有连接简单便捷,通信安全、自动等优点,是一种非常适合于手机的无线通讯技术。
随着无线移动通信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无线通信设备应运而生。蓝牙耳机作为移动通信发展的产物,弥补了传统有线耳机存在的携带不便、使用受限等问题。如图1所示,蓝牙耳机的传统配对流程一般包括以下步骤:
S101:用户打开蓝牙耳机;
S102:长按指定按键约10秒钟,收到指定的提示后,蓝牙耳机进入配对状态;
S103:移动终端搜索蓝牙耳机设备;
S104:约5秒后,找到目标蓝牙耳机设备,搜索成功;
由于移动终端的周围可能有多个蓝牙设备,所以,搜索到目标蓝牙耳机设备的过程可能还会更长。
S105:用户输入密码,进入配对流程;
在这一步骤中,用户需要手动输入蓝牙配对所需的配对码和随机数等配对数据。
S106:等待3秒左右,配对完成。
至此,用户方可使用蓝牙耳机。然而,蓝牙耳机的已有使用方法只为熟悉蓝牙耳机的用户设计,现有的这种蓝牙耳机与移动终端的配对方法需要用户手动输入配对密码,操作复杂,而且搜索蓝牙耳机过程也较长,配对时间较长,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用户体验效果。所以,急需提出一种简单快捷的蓝牙耳机使用方法,拓展蓝牙耳机的普及范围,为广大的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带来便利,改善用户体验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蓝牙设备快速配对的方法及蓝牙设备,基于NFC技术,简单易行,大大缩短了蓝牙配对的时间,为广大的普通用户和专业用户带来便利,提高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快速配对的方法,包括:
开启蓝牙的第一蓝牙设备与第二蓝牙设备建立近场通讯点到点(NFC P2P)连接,通过所述NFC P2P连接交换蓝牙配对所需的带外OOB数据;利用已交换的所述OOB数据,完成配对。
进一步地,所述利用已交换的所述OOB数据,完成配对包括:
所述第一蓝牙设备向所述第二蓝牙设备发起蓝牙配对流程,双方进入配对流程,利用已交换的所述OOB数据,完成配对。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蓝牙耳机;或者,所述第一蓝牙设备为蓝牙耳机,所述第二蓝牙设备为移动终端。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蓝牙设备,包括:
数据交换模块,用于与开启蓝牙的对端蓝牙设备建立近场通讯点到点(NFC P2P)连接,通过所述NFC P2P连接与所述对端蓝牙设备交换蓝牙配对所需的带外OOB数据;
蓝牙通讯模块,用于利用已交换的所述OOB数据,与所述对端蓝牙设备完成配对。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交换模块包括近场通讯模块和数据处理模块,其中:
所述近场通讯模块,用于与所述对端蓝牙设备建立所述NFC P2P连接,通过所述NFC P2P连接将蓝牙配对所需的所述OOB数据发送给所述对端蓝牙设备,并接收所述对端蓝牙设备发送的OOB数据,转发给数据处理模块;
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用于封装本地OOB数据,发送给所述近场通讯模块,以及解析所述近场通讯模块转发的OOB数据,解析完毕后通知所述蓝牙通讯模块数据交换完毕;
所述蓝牙通讯模块用于,在收到所述数据处理模块的通知后,发起与所述对端蓝牙设备的配对流程,利用已交换的所述OOB数据,与所述对端蓝牙设备完成配对;
或者,接收到所述对端蓝牙设备的配对请求后,利用已交换的所述OOB数据,与所述对端蓝牙设备完成配对。
进一步地,所述蓝牙设备为移动终端,所述对端蓝牙设备为蓝牙耳机;或者,所述蓝牙设备为蓝牙耳机,所述对端蓝牙设备为移动终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7084.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