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单向函数的动态口令读写控制的RFID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516.8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677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发明(设计)人: | 叶录高;何宇坤;郑东曦;叶木正;田文春;潘伟钱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中盈物流科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17/00 | 分类号: | G06K17/00;H04L9/32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廖平 |
地址: | 510663 广东省广州市萝岗***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单向 函数 动态 口令 读写 控制 rfid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RFID技术,具体涉及RFID的读写控制技术。
背景技术
射频识别(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自动识别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射频信号和空间耦合传输特性,实现对被识物体的自动识别。RFID系统一般由读写器和电子标签组成,电子标签存储相关物体的各种数据信息,读写器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无接触的方式将电子标签中的数据信息读取出来(即读操作),并可将处理后的数据信息再写入电子标签中(即写操作)。
RFID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目前已经被广泛应用于仓储管理、停车场管理、防盗系统、动物管理等方面。随着RFID技术的进一步发展,RFID应用的领域会越来越广泛,其中许多领域对数据的安全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因此,人们对RFID系统的数据安全性也越来越重视。
目前,RFID的读写控制都是在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经过身份认证之后进行的,当读写器与电子标签相互通过身份认证后,读写器只要向电子标签发送读指令或写指令,此时,电子标签也不会再次对读写器进行指令认证,读写器即可读取或修改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信息,因此,现有的RFID系统的安全性较差,容易被不法分子所破解,修改电子标签上的数据信息,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安全性高的基于单向函数的动态口令读写控制的RFID。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基于单向函数的动态口令读写控制的RFID,包括读写器A及电子标签B,其特征在于,读写器A、电子标签B均内置有真随机数发生器、基于单向函数的动态口令模块,且读写器A、电子标签B存储有相同的秘密信息;读写器A与电子标签B当且仅当相互通过身份认证后,才能进行以下步骤:读写器A与电子标签B双方协商随机初始值,随机初始值以randomdata表示,并令读写器A 当前动态口令passwordA=randomdata,电子标签B当前动态口令passwordB=randomdata,randomdata是由真随机数发生器生成,此时,passwordA和passwordB的值均为初始动态口令的值,然后按照以下步骤进行读操作或写操作;
读写器A与电子标签B进行写操作:
(1) 设读写器A上一轮的动态口令模块的输出口令为passwordA(若读写器A首次进行写操作时,则passwordA为randomdata),读写器A运行动态口令模块,生成新的动态口令passwordA’=OneWayFunc(passwordA,s_message);
(2) 读写器A向电子标签B发送写指令,所述写指令的数据函数为WriteData(passwordA’,offsetW,data,lenW);
(3) 电子标签B接收到写指令;
(4) 设电子标签B上一轮的动态口令模块的输出口令为passwordB(若电子标签B首次进行写操作时,则passwordB为randomdata),电子标签B运行动态口令模块,生成新的动态口令passwordB’=OneWayFunc(passwordB,s_message);
(5) 电子标签B对passwordA’与passwordB’的值进行比对,若passwordA’=passwordB’,则执行写指令,offsetW为电子标签B执行本次写指令时的起始偏移量,data为读写器A要向电子标签B写入的数据,lenW为读写器A要向电子标签B写入的数据的长度;否则忽略该写指令;
读写器A与电子标签B进行读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中盈物流科讯有限公司,未经广州中盈物流科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51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