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210006492.6 | 申请日: | 2012-0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843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8 |
发明(设计)人: | 马保国;宋雪峰;肖慧;李相国;蹇守卫;黄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C04B38/02 | 分类号: | C04B38/02;B09B3/00 |
代理公司: | 湖北武汉永嘉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2102 | 代理人: | 崔友明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孔 保温隔热材料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所提供的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属于新型墙体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利用铁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制备的轻质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经济飞速发展,但各种资源和能源却日趋紧缺,大气污染、水污染和土地污染等日益严重,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已成我们必须面对的紧要问题。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住宅的需求量进一步增加,每年新建房屋面积高达17~18亿平方米,超过所有发达国家每年建成建筑面积的总和,物耗水平相较发达国家,钢材高出10%~25%,每立方米混凝土多用水泥80公斤,污水回用率仅为25%。国民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推行建筑节能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而在矿山领域,排放的矿山废渣量已达50~60亿t,并且每年以3~4亿t的速度增长,而综合利用率不到20%。同时随着我国钢铁工业的迅速发展,铁矿石的开采量不断增加,选矿厂排出的铁尾矿越来越多。大量尾矿的长期堆积不仅占用土地,而且还造成环境污染。因铁尾矿化学成分接近建筑用陶瓷材料、玻璃、砖瓦等所需要的成分,用铁尾矿做原料制作各种建材产品,成本较低,尾矿利用率高,用量大,既利用了废物,减少了环境污染,又节约了大量土地。
多孔材料显著是具有较高的气孔率和较低的基体导热系数,具有很好的隔热保温效果,所以多孔材料现今越来越多地大量应用于各个领域。因此从环保和节能两方面来看,利用尾矿、固体废弃物等工业废渣制备的多孔材料,可作为建筑物隔热保温的理想材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利用一种利用铁尾矿等固体废弃物制备的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该产品有高效利用固体废弃物、节约土地资源、保温隔热效果好、防水防火、施工便捷等优点。
本发明的制备采用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其特征在于其组分及其组分含量按质量比计为固体废弃物∶粘结剂∶助熔剂∶增韧剂∶发泡剂=1∶0.58~1.7∶0.18~0.56∶0.04~0.24∶0.02~0.03经混合烧结而成,所述的粘结剂为页岩,所述助熔剂为长石,所述的增韧剂为云母,所述的发泡剂为热分解型复合发泡剂,其由磷酸钙、煤粉和碳酸钙按质量比1∶1∶3的混合物。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固体废弃物为铁尾矿与煤矸石、旧砖瓦、陶瓷粉末、碎玻璃废渣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混合磨细而成,其粒径为0.07~0.15mm,其中铁尾矿占固体废弃物总质量的55~90%。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页岩的粒径在0.15mm以下。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发泡剂的粒径小于0.075mm。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长石与云母二者混合时质量比为长石∶云母=1∶0.5~1.5。
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按质量比计为固体废弃物∶粘结剂∶助熔剂∶增韧剂∶发泡剂=1∶0.58~1.7∶0.18~0.56∶0.04~0.24∶0.02~0.03取固体废弃物、粘结剂、助熔剂、增韧剂和发泡剂,备用,将固体废弃物磨细至粒径约为0.07~0.15mm,再与粘结剂、助熔剂、增稠剂、发泡剂混合,并向混合均匀后的原材料中加入原材料总质量的7~16%水造粒,置于SiC或者Al2O3耐火模具中在设定的烧成制度下烧成1~4小时,冷却后制得轻质多孔保温隔热材料。
按上述方案,所述的烧成制度为:低于400℃,升温速率为3~5℃/min;400℃~900℃,升温速率为5~10℃/min;900℃~烧成温度,升温速率为1~5℃/min,并于烧成温度下保温1~4小时,所述的烧成温度为1080~1160℃。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主要的优点:
(1)所用铁铁尾矿与煤矸石、旧砖瓦、陶瓷末、碎玻璃等皆为固体废弃物,不仅可以使资源得到循环利用,减少废弃物对环境的污染,而且可以节约大量土地资源;具有良好的保温隔热性能,具有良好的防水、防火、高耐久性等特点;
(2)本发明所提供的多孔保温隔热材料采用热分解型发泡剂,使烧结制品在高温烧结时产生大量的密闭微孔,热震性能好,该烧结制品可由发泡剂的添加量和温度制度控制制品的体积密度和气孔的大小及分布,可进一步调整导热系数和材料的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649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梯无线通信系统
- 下一篇:共辐照聚合制造型材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