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话筒标识件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5771.0 | 申请日: | 2012-0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88580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2-22 |
发明(设计)人: | 刘旸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刘氏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R1/08 | 分类号: | H04R1/08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32102 | 代理人: | 陆明耀,陈忠辉 |
地址: | 215129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话筒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话筒标识件,尤其设置一种内径可调节且易固定话筒本体的话筒标识件。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传媒业也越来越壮大。我们经常会看见在一些人物采访或者事件发生现场,总会有记者做着现场报道,而话筒也就成为了记者报道时必不可缺的物品。不同的记者代表不同的媒体,话筒标识件就成了最能体现媒体身份的物品。
话筒标识件用于套设在话筒本体上,话筒标识件上贴设有媒体图标。现有的话筒标识件为PU、泡沫、塑料、有机玻璃、硬纸板或者金属材质等等,然后在标识件的中间打上适合话筒本体直径的孔。虽然一体化工艺简单,但由于不同的话筒直径不同,一个标识体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类型的话筒,使用时不方便,甚至有时需要有不同的话筒标识件来适应不同话筒,成本较高。同时存在另一种不良现象,当有的话筒本体表面设有海绵防风罩时,当被套进话筒标识件孔内,容易由于孔对海绵的挤压产生“卡喉”现象,即在话筒标识件的上、下框位置海绵明显比其他位置凹陷。这样会影响使用上的美观,甚至影响海绵罩的使用寿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出一种孔径可调节且易固定话筒本体的话筒标识件。
本发明的目的,将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一种话筒标识件,套设于话筒上,包括话筒标识件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一具有上、下面的中空外框,所述外框内填充有用于夹紧话筒作用的柔软的内衬体,所述外框的上表面和下表面中心上均开设有一圆孔,所述圆孔直径与话筒外径相当,所述内衬体中心形成一小圆孔,所述小圆孔与圆孔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小圆孔的直径小于所述圆孔直径。
优选地,所述框体上、下表面内陷于所述外框内。
优选地,所述外框为可开启式结构或一体化成型结构。
优选地,所述外框为开启式结构时,所述外框由盖板和框体组成;
所述盖板为一平板或与框体形状相配合的壳体;
当所述盖板为一平板时,所述框体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盖板设置在所述框体的上端面,并封闭所述开口;
当所述盖板为与框体形状相配合的壳体时,所述盖板与框体均为一端开口的壳体,所述开口轮廓一致,所述盖板与框体为上下结合式或左右结合,并使开口相对,且相对封闭。
优选地,所述外框与盖板的连接结构为卡槽固定、螺纹固定、插板固定或粘合固定;
当所述框体与盖板的连接为卡槽固定时,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凹槽,所述盖板上对应设置有凸块,或所述框体上设置有凸块,所述盖板上对应设置有凹槽;
当所述框体与盖板的连接为螺纹固定时,所述框体与盖板的结合处设置有螺纹;
当所述框体与盖板的连接为插板固定时,所述盖板为一平板,所述框体端口处开设有插孔,所述插孔内径与所述盖板外径相当,所述盖板穿过插孔与框体封闭。
优选地,所述外框的横截面为长方形、正方形、圆形或三角形。
优选地,所述外框内表面设置有用于加固外框强度的加强筋。
优选地,所述内衬体为柔性弹性体、海绵体或弹片支撑件的其中之一。
优选地,所述内衬体为柔性弹性体或海绵体时,所述小圆孔上开设有划口,所述划口均布小圆孔的周向边上且贯穿所述柔性弹性体或海绵体的上下端面,所述划口为两个或两个以上。
优选地,所述内衬体为弹片支撑体时,所述弹片支撑体的中部向外框中心凸出,下端与外框固定,上端与外框内表面抵靠,所述弹片支撑体的中部通孔为用于夹紧话筒的小圆孔。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主要体现在:开设有小圆孔的内衬体具有弹性,且开孔较小,当话筒穿设于其中时,小圆孔具有伸缩弹性,话筒易于固定且能适应不同外径的话筒。同一个话筒标识件应用于不同的话筒,成本降低。同时,由于盖板内陷于外框,避免产生“卡喉”现象,使用后话筒整体美观大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话筒标识件的具体实施例一的装配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的弹片支撑件在外框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揭示了一种话筒标识件,如图1所示,套设于话筒上,包括话筒标识件本体,所述本体包括一中空外框及固定于外框上的盖板1组成,所述盖板1为一平板,所述外框为一端开口的框体3,所述盖板1设置在所述框体3的上端面,并封闭所述开口。所述外框内填充有内衬体2,为了内衬体2具有伸缩性,所述内衬体2为柔软的弹性体或海绵体,例如橡胶、硬泡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刘氏电子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刘氏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577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