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多个对接体进行加压固定的对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210003908.9 | 申请日: | 2012-01-0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92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宋岩;方钦志;王铁军;颛昕;闫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1/28 | 分类号: | G01N1/28 |
代理公司: | 西安通大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61200 | 代理人: | 陆万寿 |
地址: | 710049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对接 进行 加压 固定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试验用试样件前处理领域,涉及多种横截面形状对接体的对中及加压固定,尤其是涉及一种能够对多个对接体进行加压固定的对中装置。
背景技术:
在实验中,尤其是在力学实验中,当试验件是由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对接体组成时,对接体是否严格对中,将极大地影响到实验结果,因此在准备试验件的时候要求组成试验件的各个对接体严格对中。然而在试验件制备过程中,却很难做到对多个对接体进行严格对中。除此以外,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一般还要求组成试验件的多个对接体的接触面能够紧密接触,且接触面上要保持一定大小的接触压力;在对中加压完成以后,还要求各个对接体在之后很长的一段后续处理过程中能够不受外界影响保持加压对中,不发生相对移动,以便完成试验件的最终制备;试验件制备完成之后,有时会粘接在对中装置上,这就要求要尽可能方便的将试验件从对中装置中取出;除此以外,一套对中装置要尽可能适用于多种截面形状的对接体。
综上所述,在制备对中试验件的时候需要有专门的辅助装置对组成试验件的多个对接体进行加压对中,并使之能够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加压对中状态。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在进行两个或两个以上对接体对中处理时,很难保证这组对接体严格对中;以及对接体间界面接触良好且保持一定大小的接触压力;这组对接体完成对中后,很难保证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对接体相互间不发生相互滑动;以及这组对接体在制备完成以后,尽可能少的粘结在对中装置上;一套对中装置很难适用于多种截面形状的对接体。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难点,提供一种能够对多个对接体进行加压固定的对中装置,包括“V”型槽、直角三角形推块和紧固螺杆;所述“V”型槽设置有槽板、支撑板、挡板;所述两个槽板成90度的夹角;所述槽板上设置有数条条形镂空;槽板边缘由两个垂直向下的支撑板支撑;“V”型槽轴向两端设置有挡板;所述挡板中间对称设置有一对加载孔;所述紧固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加载孔上;所述直角三角形推块可以沿着“V”型槽滑动。
所述槽板之间的夹角为90度。
所述槽板上设置数条条形镂空。
所述紧固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加载孔上。
本发明有以下有益效果:对接体的截面形状可以是圆形、矩形或者其他多种形状;多个对接体由于自重可以自动在槽板上实现轴向对中;多个对接体的界面接触完好,且可以提供一定大小的接触压力;多个对接体在加压对中后可以保持位置固定,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不发生相互滑动;槽板上的条形镂空可以使制备完成的试验件尽可能少的粘结在对中装置上,且降低对中装置的总重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V”型槽俯视图;
图2为本发明“V”型槽剖视图;
图3为本发明三角形推块的剖视图;
图4为本发明三角形推块的俯视图;
图5为本发明紧固螺杆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紧固螺杆侧视图;
图7为本发明整体装配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对2个对接体对中时的组装图;
其中:1为“V”型槽;1-1为条形镂空;1-2为挡板;1-3为加载孔;1-4支撑板;1-5为槽板;2为直角三角形推块;3为紧固螺杆;4为圆形截面对接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描述:
参见图1-8,所述可以进行加压固定的对中装置包括“V”型槽、直角三角形推块、紧固螺杆;所述“V”型槽设置有挡板、槽板、支撑板、加载孔;所述两个槽板成90度的夹角;槽板上设置数条条形镂空;槽板边缘由两个垂直向下的支撑板支撑;所述直角三角形推块可以沿着“V”型槽滑动;所述紧固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加载孔上。
使用本发明的对中装置时,先将一对对接体A,B(这里以圆形截面对接体为例)轴向对接在一起放在“V”型槽里,对接体A,B由于自身重量会沿着槽板滑动到同一轴线从而自动实现对中;且由于槽板的约束,在不移动对中装置的情况下,对接体A,B不会发生相互移动;将两块直角三角形推块分别沿着槽板放置在对接体A,B的外侧;紧固螺杆通过螺纹连接在加载孔上,扭转紧固螺杆,推动两块直角三角形推块沿着槽板相向滑动,从而使对接体A,B相向运动,直至对接体A,B接触,使用测力扳手扭转紧固螺杆,使对接体A,B的接触面有良好的接触,且使对接体A,B的接触面保持一定大小的接触压力,于此同时,对接体A,B的位置也被固定,从而可以根据具体的需要,在之后的处理过程中移动对中装置,而不必担心对接体A,B发生相互移动。
以上内容是结合具体的优选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作的进一步详细说明,不能认定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仅限于此,对于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简单的推演或替换,都应当视为属于本发明由所提交的权利要求书确定专利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21000390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