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功能锅耳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87030.1 | 申请日: | 2011-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34181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25 |
发明(设计)人: | 杨昌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杨昌胜 |
主分类号: | A47J36/00 | 分类号: | A47J36/0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东圣专利商标事务有限公司 52002 | 代理人: | 于俊汉 |
地址: | 556000 贵州省黔东南***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功能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耳,特别是一种多功能锅耳。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的锅耳是U字形,通过两脚固定在锅沿外的边上,在操作起锅时,炒瓢柄无法进到锅耳内,炒瓢不能把锅耳勾牢,这样锅就很容易滑落,一旦滑落,锅里的菜、热油、开水就会四处溢出伤人并损失材料,安全性能差。本人2011年04月26日申请的“多功能锅耳”,专利号为201120125500.X,其不足之处是螺旋形小耳弯曲太大,取炒瓢不方便,手提锅耳时手指容易碰到小耳端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功能锅耳,在操作起锅时,只要把炒瓢放入锅耳的螺旋通道向上一勾,就能把锅稳稳地抬起,不会滑落,达到安全、方便、省力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构成
一种多功能锅耳,由耳根、小耳、大耳、螺旋通道、耳脚和耳根孔组成,在耳根的左上方通过耳脚连接右上方的大耳,大耳与下方的小耳连接组成螺旋形,小耳与耳根、耳脚和大耳之间形成螺旋通道,在耳根的左右两端各有两个耳根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由大耳、小耳组成螺旋形,由耳脚支撑在耳根上,小耳与耳根、耳脚、大耳之间形成螺旋通道,在操作起锅时,只要把炒瓢柄插入螺旋通道向上一勾,就能把锅稳稳地抬起,锅不会滑落,锅里的菜、热油、开水就不会溢出伤人,往左右边倒菜、热油、开水时,炒瓢柄依然固定在大耳和小耳之间的螺旋通道内,锅不会滑落,既安全又方便,倒光锅里的东西后,可把炒瓢平挂在小耳上,卫生、美观,从锅耳上取炒瓢容易,手提锅耳时手指不容易碰到小耳端部。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耳根,2.小耳,3.大耳,4.螺旋通道,5.耳脚,6.耳根孔。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所示,一种多功能锅耳,由耳根、小耳、大耳、螺旋通道,耳脚和耳根孔组成,在耳根1的左上方通过耳脚5连接右上方的大耳3,大耳3与下方的小耳2连接组成螺旋形,小耳2与耳根1,耳脚5和大耳3之间形成螺旋通道4,在耳根1的左右两端各有两个耳根孔(6)。用铆钉把一只锅耳安装在各种不同类型的炒锅一边上,另一边的一只可任选其他的锅耳或锅把,当炸、炒、煮、烧各种菜、热油、开水起锅时,只要把炒瓢放入螺旋通道4往上一勾,大耳3就会死死地把炒瓢勾住,就能把锅稳稳地抬起,锅就不会滑落,锅里的东西可以轻松地倒出,既安全又方便,锅里的东西倒完后,把炒瓢柄沿螺旋通道向下一滑炒瓢就会退出来,在操作完成后,可把炒瓢平挂在小耳2上,既卫生又美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杨昌胜,未经杨昌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870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在移动终端中处理语音通信的设备和方法
- 下一篇:连接器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