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微波收发信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20403781.0 | 申请日: | 2011-10-2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68879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06 |
发明(设计)人: | 周先珏;欧晓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波达通信设备(广州)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40 | 分类号: | H04B1/4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杨晓松 |
地址: | 51073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微波 收发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波通信技术,特别涉及一种微波收发信机。
背景技术
目前,公知的微波收发信机波导输出方法是:收发信机内部微波模块采用水平极化波导口输出、收发信机机壳也采用水平极化波导口输出,使收发信机整体正装时呈水平极化波导口输出。此方法的缺点是:为了保持微波波导传输的匹配性,此种水平极化波导口输出的收发信机同时要求对应的天线接口也必须是呈水平极化波导口输出。但是,在实际微波传输系统应用中,当同一站点有完全相同的两对微波传输系统存在时,会造成相互间的干扰。为了避免此类干扰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法是调整另外一对微波传输系统的波导极化。即将另外一对微波传输系统调整为垂直极化。具体的操作是:调整天线的波导口极化方向为垂直,同时将收发信机旋转90°安装,与匹配波导的输出极化方向的一致。这种旋转收发信机的动作一定要匹配天线接口的极化方向,否则会造成传输的严重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同时匹配天线的极化方向为平行或垂直两种情况的微波收发信机。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微波收发信机,包括微波收发信机壳体、内部微波模块和天线,所述内部微波模块位于所述微波收发信机壳体的内部,所述天线位于所述微波收发信机壳体外部,所述内部微波模块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与微波收发信机壳体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呈45°夹角,所述微波收发信机壳体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与天线的接口的极化方向呈45°夹角。
所述内部微波模块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天线的接口的极化方向垂直。
所述内部微波模块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与所述天线的接口的极化方向平行。
假设在实际微波传输系统应用中,同一站点有完全相同的两对微波传输系统存在,为了避免造成相互间的干扰,可以将其中一台微波收发信机的内部微波模块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设置为水平极化,微波收发信机壳体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5°夹角,天线的接口的极化方向设置为水平极化;另一台微波收发信机的内部微波模块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设置为水平极化,微波收发信机壳体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5°夹角,天线的接口的极化方向设置为垂直极化。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微波收发信机壳体的波导口通过采用45°极化方式,使天线的接口无论是水平极化还是垂直极化都能实现输出极化匹配,避免了在现场安装时微波收发信机方向误装而造成的微波系统传输问题;当同一站点有完全相同的两对微波传输系统存在时,只需要调整天线的波导口的极化方向,不需旋转收发信机,大大降低了现场系统调试的难度,简化了微波系统的现场安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微波收发信机的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微波收发信机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爆炸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详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微波收发信机,包括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内部微波模块2和天线3,所述内部微波模块2位于所述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的内部,所述天线3位于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外部,内部微波模块2的波导口21的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的波导口11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5°夹角,微波天线3的接口31的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
实施例2
如图2所示,本实施例的微波收发信机,包括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内部微波模块2和天线3,所述内部微波模块2位于所述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的内部,所述天线3位于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外部,内部微波模块2的波导口21的极化方向为水平极化,微波收发信机壳体1的波导口11的极化方向与水平方向呈45°夹角,微波天线3的接口32的极化方向为垂直极化。
上述实施例为本实用新型较佳的实施方式,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不受所述实施例的限制,其他的任何未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实质与原理下所作的改变、修饰、替代、组合、简化,均应为等效的置换方式,都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波达通信设备(广州)有限公司,未经波达通信设备(广州)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4037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多工位级进模保证叠铆扣点深度的冲压装置
- 下一篇:锁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