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植物用高压电刺激仪有效
申请号: | 201120241330.1 | 申请日: | 2011-07-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22856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熊卫萍;张燕辉;谢荣;洛桑;白玛旦增;红英;强巴卓干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G1/04 | 分类号: | A01G1/04;A01G7/0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850032 西*** | 国省代码: | 西藏;5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植物 高压电 刺激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植物用高压电刺激仪,属于电子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雷电刺激对植物、微生物有促进生长的作用。
民间传说,树林里雷打过的地方容易长野生蘑菇;而雷电较多的年份,人工栽培蘑菇的产量也往往较高。受此启发,日本科学家高木浩用“人造雷电”刺激蘑菇生长,结果在蘑菇的外观和口味无甚变化的情况下,产量竟然提高了1倍之多。
日本科学家高木浩利用数万伏的高压电对栽培蘑菇的原木进行瞬间放电。在这种“人造雷电”的刺激下,原木上的菌丝细胞似乎感觉到了“生存危机”而加快生长,最终产量大获提高。那么,是否“人造雷电”的电压越高,蘑菇产量增加得越多呢7高木浩分别用5万伏和125万伏高压电对原木进行放电试验,结果证实,5万伏高压电比12.5万伏高压电的增产效果好。他解释说,当“人造雷电”的电压高于10万伏时,已经被激活的菌丝细胞的活性又会转而减弱,因为过高的电压破坏了细胞膜,最终导致整个细胞受到损伤。此外,选择合适的时机对蘑菇进行刺激也很重要,一般来说,在收获季节之前约一个月“打雷”才能取得显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植物用高压电刺激仪。
一种植物用高压电刺激仪,振荡电路由IC555、(R1)、(R2)、(C1)、(C2)、(C3)及(VT1)组成一个压控多谐振荡器;接在(VT1)的(D)、(S)的耦合电容(C1)、(C2);(C1)、(C2)的大小为定时电容(C3)容值的10倍。
所述的植物用高压电刺激仪,振荡电路输出信号到功率变压器,功率变压器用于把直流低压转变成直流高压,高压输出电路由切换器件(VT3)和(VT4)及高频变压器组成,高压输出电路接受由IC555驱动级来的脉冲信号;同时由误差放大X1和误差放大X2输出反馈信号到VT3和VT4.
所述的植物用高压电刺激仪,功率管增加了R6、D1、C5组成的缓冲保护电路。
通过场效应管门一源间电压VGs的变化,使VT1形成一个可调范围很大的可变电阻Rx(可大至几百kΩ),从而获得极大的占空比和周期的变化,555振荡电路输出信号到功率变压器M,功率变压器用于把直流低压转变成直流高压,高压输出电路由切换器件VT3和VT4及高频变压器组成,高压输出电路接受由555脉冲宽度调制器驱动级来的脉冲信号。同时由误差放大X1和误差放大X2输出反馈信号到VT3和VT4,保证它们正常精确交替工作。
本高压电刺激仪以低廉、实用、耐久、传输率保障为前提,选择黄铜或铜锌合金为电极探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高压电刺激仪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说明。
本电路原理是通过555震荡电路形成间歇波形,通过功率放大,变压器进行电压放大、球型放电。其主要保障在高压的安全防护处理。震荡电路的可靠性,在其修正电路保证其波形的准确性,所以其附属电路相对比较复杂但保证了其准确性。最核心的部件是高压蓄能释放,是主要的保障。
震荡电路由IC555、R1、R2、C1~C3及VT1组成一个压控多谐振荡器,场效应管(JFET)VT,作为压控电阻,通过改变其门一源电压VGs可改变VT-的漏(D)、源(S)间的阻抗。接在VT1的D、S的耦合电容C1、C2,用于防止其余电路的直流电压对VT1的影响。为不使耦合电容C1、C2影响时基电路的充、放电时间,C1、C2的大小宜选为定时电容C3容值的10倍保证其脉宽调制的大占空比。
该电路的优点在于:通过场效应管门一源间电压VGs的变化,使VT1形成一个可调范围很大的可变电阻Rx(可大至几百kΩ),从而获得极大的占空比和周期的变化,555振荡电路输出信号到功率变压器M,功率变压器用于把直流低压转变成直流高压,高压输出电路由切换器件VT3和VT4及高频变压器组成,高压输出电路接受由555脉冲宽度调制器驱动级来的脉冲信号。同时由误差放大X1和误差放大X2输出反馈信号到VT3和VT4,保证它们正常精确交替工作。为保证其可靠性,功率管增加了DRC组成的缓冲保护电路(R6、D1、C5)。
应当理解的是,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可以根据上述说明加以改进或变换,而所有这些改进和变换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所附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未经西藏农牧科学院蔬菜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241330.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