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近系孔隙型地热回灌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120176998.2 | 申请日: | 2011-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2101463U | 公开(公告)日: | 2012-01-04 |
发明(设计)人: | 曹金荣;张之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滨海世纪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J3/08 | 分类号: | F24J3/08 |
代理公司: | 天津滨海科纬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11 | 代理人: | 杨慧玲 |
地址: | 300457 天津市滨海***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近 孔隙 地热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地热资源的开发和利用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新近系孔隙型地热回灌系统。
背景技术
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已形成一个,特别是地热供热,目前的地热供热都采取的一个开采井配套一个回灌井来使得地热资源得到持续的利用,但是存在如下问题:1、回灌井的回灌量呈现急速衰减、快速衰减、缓慢衰减三个阶段,使得最后地热尾水的回灌量为初始回灌量的50%左右,大大降低了地热田的使用寿命:2、开采井抽取的地热水经换热后,已被提取大部分热能,失掉大部分热量的回灌水温度通常比原热储层流体温度低得多,因此把相对温度低得多的尾水通过回灌井注入原热储层中,对热储层的温度影响是必然的,在回灌开采地热能的过程中,主要的负面作用也就是引起热储层和生产井水温的冷却;3、回灌中会形成浮物、微生物、化学堵塞,降低回灌率,影响回灌井的常年有效运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回灌率高且回灌水不会引起热储层和生产井水温冷却的新近系孔隙型地热回灌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新近系孔隙型地热回灌系统,包括一个开采井、两个回灌井、与开采井和回灌井分别连接的地热管网装置、设置在回灌井和地热管网装置之间的过滤器,所述开采井和回灌井的井底射孔位于馆陶组热储层内,所述回灌井与所述开采井在热储层内的距离大于200m。
所述过滤器包括粗过滤器和精过滤器,所述粗过滤器和所述精过滤器串接。
在所述过滤器和回灌井之间还以此设置有串接的排气管和加压泵。
所述粗过滤器精度为50μm,所述精过滤器精度为3-5μm。
本实用新型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
1、地热利用系统采用一采两灌的回灌模式,地热水回灌率达到100%,实现地热水的采灌平衡,有效地的节约了地热资源,维持热储层压力,有效地延长地热田的使用寿命;
2、在该热储层中,回灌水的运移距离短,不会引起热储层和开采井水温的冷却;
3、该地热井的热储层为孔隙性,在地热水注入回灌井之前,连理一套操作简单方便、措施得当的循环处理系统,在回灌水需除去铁、钙及细菌,提高回灌率、保证回灌井的长年有效运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装置系统图。
图中:
1、开采井 2、回灌井 3、地热管网装置
4、过滤器 5、排气管 6、加压泵
7、粗过滤器 8、精过滤器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新近系孔隙型地热回灌系统,包括一个开采井1、两个回灌井2、与开采井1和回灌井2分别连接的地热管网装置3、设置在回灌井2和地热管网装置之间的过滤器4,所述开采井1和回灌井2的井底射孔位于馆陶组热储层内,所述回灌井2与所述开采井1在热储层内的距离D1大于200m。
如图2所示,所述过滤器4包括粗过滤器7和精过滤器8,所述粗过滤器和所述精过滤器串接,在所述过滤器4和回灌井2之间还以此设置有串接的排气管5和加压泵6,所述粗过滤器7精度为50μm,所述精过滤器8精度为3-5μm。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所述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不能被认为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范围。凡依本实用新型申请范围所作的均等变化与改进等,均应仍归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专利涵盖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滨海世纪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天津滨海世纪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7699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空调器的制冷装置
- 下一篇:一种无机真空热管开水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