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硫酸庆大霉素生产用的脱色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20165737.0 | 申请日: | 2011-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2047024U | 公开(公告)日: | 2011-11-23 |
发明(设计)人: | 赵晴;马丽娜;李静仁;刘增会;段永平;张景林;王香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赵晴 |
主分类号: | C07H15/236 | 分类号: | C07H15/236;C07H1/06 |
代理公司: | 南阳市智博维创专利事务所 41115 | 代理人: | 杨士钧 |
地址: | 473053 河南省南阳市工***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硫酸 庆大霉素 生产 脱色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生物制药过程中使用的脱色装置,特别是一种生产硫酸庆大霉素脱色用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酵类产品的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色素和热原。
色素是一类本身具有颜色并能使其它物质着色的高分子有机物质。在抗生素生产中,它是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与菌种与发酵条件有关。在发酵预处理及提炼过程中大部分的杂质及色素已被去除,但仍有少量色素随抗生素一起经树脂交换后仍留在洗脱液中。
热原也是在发酵过程中所产生的代谢产物,与菌种和发酵条件有关。各种微生物产物的热原毒性略有不同,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热原毒性比革兰阳性菌的强。热原是细菌的一种内毒素,注射后人体恶寒高热,严重的甚至引起休克。热原是多糖的磷类脂质和蛋白质等物质的结合体,是一种不挥发性的大分子有机物质。它能溶于水,在60℃加热1h也不受影响,120℃加热4h,能破坏90%,200℃加热2h或250℃加热30min,可以彻底破坏,能被强酸、强碱、氧化剂(加高锰酸钾)等破坏。它能通过一般过滤器进入滤液中,然而可以被活性炭、石棉滤材等所吸附,活性炭去除热原就是利用这一性质。
目前,庆大霉素活性炭脱色主要采用的是767型针用活性炭加热脱色,即在加热条件下,通过在庆大霉素的转盐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粉末状的767型针用活性炭,使这些活性炭吸附色素和热源性物质,从而达到脱色的目的。但此工艺有许多不足之处,如:
(1)粉末状活性炭,在进行操作时很容易产生大量的炭粉尘,这些活性炭粉尘一方面会影响职工的操作,危害其身体健康,有时甚者会造成职工的窒息,同时这些活性炭粉尘也会污染周围环境,对这些活性炭粉尘进行回收也是相当困难的。
(2)在脱色罐中活性炭粉尘对色素吸附完成之后,还需要通过立式加压过滤器来去除庆大霉素溶液中的活性炭炭粉,此工序费时费力,有时需要多次更换滤布,降低了生产效率,延长了处理时间。
(3)采用活性炭脱色法加炭量较高,并且这些活性炭几乎就不能进行再生之后的再利用,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生产成本,采用普通的活性炭脱色已很难满足现代生物制药生产的要求。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硫酸庆大霉素生产用的脱色装置,该脱色装置适用于硫酸庆大霉素生产过程中的脱色工序,而且可再生使用50次以上,降低生产成本50%以上。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取的方案是该硫酸庆大霉素生产用的脱色装置具有塔体,塔体呈筒形;在塔体外设有夹套,在夹套上开设有循环加热管道连接口;在塔体内部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过滤层;在塔体内部填充有活性炭纤维毡;在塔体上、下两端分别连接有封头,其中上端封头上开设有压缩空气入口、出料口A、取样口A、液面计上端接口,下端封头上开设有进料口、出料口B、取样口B、液面计下端接口;所述液面计上端接口与液面计下端接口之间连接液面计。
所述上、下端封头与塔体之间分别通过法兰盘紧固连接;所述上、下端过滤层相应地设在上、下端封头与塔体之间的法兰盘内,且与法兰盘之间采用可拆卸连接方式;所述过滤层为三层复合结构,自上而下分别是上层筛板、滤布、下层筛板。
所述上、下层筛板为圆盘状,在其上布满8~12mm的圆孔。
所述活性炭纤维毡由活性炭纤维构成,活性炭纤维比表面积为1800m2/g~2200m2/g,压实填充满塔体。
所述液面计为玻璃管液面计。
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塔体外夹套起到加热、降温和保温作用;根据工艺需要料液可以选择从上、下两个出口中的一个出料;在最上端设有一个压缩空气入口,可压出顶净塔内料液,提高收率;其特点是脱色效果好,可再生重复使用,能够充分实现料液和活性炭纤维接触均匀,脱色效果好,结构简单,使用维修方便,达到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庆大霉素质量,减少废炭污染之显著经济社会效益。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征作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上、下层筛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赵晴,未经南阳普康药业有限公司;赵晴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2016573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